论转型期大学生社会心态的问题与求解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丹阳;;干部子女就业岂能搞特殊[J];中国监察;2011年04期
2 朱新秤;邝翠清;;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与观念——北京、武汉、广州三地的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10年04期
3 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4 姜命珍;大学生两重心态略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评论部;[N];人民日报;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秀荣;;透过“门”看“哥”、“姐”——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新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2 杨玉芹;张丽;;大学生日常消费及时间分配研究——以昆明某医学院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4期
3 李文仲;;群体事件的社会心理分析与整合[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4 朱明仕;;论社会心态约束下的政府公共管理创新——基于我国转型期社会心态的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5 赵千秋;;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师心态[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6期
6 丁文超;;从畅销书看社会心理变化——以2004—2008年为例[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徐胜;;在和谐的社会心态中进一步解放思想[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姜命珍;大学生心理失衡现象评析[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贺栋;;略论我国社会心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3期
10 陶丽;;俄罗斯远东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研究[J];大家;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明仕;;我国转型期社会心态与政府公共管理创新初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董经政;东北老工业基地弱势群体社会心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亚云;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晓倩;论政府软执行力[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敏;自我研究中个体与社会二元紧张的解决路径[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华敏;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周宏;论德育的社会心理环境[D];复旦大学;2009年
8 荣荣;社会问题报道与受众心理引导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蔡翥;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征;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农民斗争心态之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开叶;论社会心态建设[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何雯;群体性事件中的羊群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张信锋;北京市城乡独生子女生育意愿比较社会学分析[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0年
5 张玲;技术的符号意义及对社会心理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暴小玲;转型期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与社会心态[D];厦门大学;2008年
7 赵静;社会支配取向与群体态度维度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晋;党政干部心态嬗变及调适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9 马广海;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阶层分化与社会心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吴帆;从迷惑到跟进[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颍伯,王燕美;北京人的社会心态与首都经济[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胡红生;试论社会心态调控的基本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01期
3 文辅相;信息社会与大学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4 宋智勇;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5 杨峻,王根顺;试论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素质结构和培养[J];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6 张二芳;社会心态的研究及其意义[J];理论探索;1996年01期
7 张建红,魏美凤;当今大学生精神状态“脆弱性”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5期
8 郑永华;辛亥时期会党社会心态之变化[J];清史研究;2000年01期
9 丁水木;社会心态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其启示[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6年01期
10 冯伯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心态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立钦;;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努力匡正的心理误区(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21期
2 高清平;袁也丰;万爱兰;郭明;;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身健康状况的影响[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代方震;高丽;;大学生上网成瘾问题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田芸;李增庆;;青春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6年02期
5 高婷;纪琳;高玉真;;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关系的调查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李德鲜;;网络心理咨询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可普及性概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2期
7 罗剑波;周文宣;;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J];教书育人;2009年12期
8 姜永杰;白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气质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6期
9 盖铁生;;论大学生挫折情绪及其调节[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9期
10 苗元江;王蓓;白苏妤;;江西省大学生幸福感状况调查[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涛;毕丹;;大学生群体盲人与正常人心理状态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杨宜音;;社会心态的概念界定:社会心理学的视角[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胡继红;;学习落后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丁文超;;畅销书研究:基于社会心态研究取向的探讨[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彦坤;王永芹;;社会心态调适与和谐社会构建[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沈杰;;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社会心理[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7 王旭丽;;加强人文关怀 促进人的心理和谐[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管健;;污名研究: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周碧晴;;关于“自我和谐”的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蒋聪;;唤醒大学生音乐心理自助意识[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学旺;培育国民的健康心态[N];光明日报;2009年
2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主任 张子良;如何让人的心理空间更敞亮[N];解放日报;2011年
3 周雷 吴晶;中国有3900万人患抑郁症[N];新华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徐蕴;社会急剧转型,,谁来给心减压[N];中国社会报;2007年
5 椒江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杨玲玲;落实心灵关怀 促进社会和谐[N];台州日报;2010年
6 黄良进;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N];北京商报;2009年
7 李丹;关注大考后的孩子心理[N];珠海特区报;2008年
8 苑媛;中外经济心理学之比较[N];光明日报;2006年
9 中国社科院青年研究学会研究员 陶国富 本报实习生 练正超 桑楚妍 本报记者 仲崇山 整理;和谐心理的三要素[N];新华日报;2009年
10 梁占凯 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重视转型期心理健康问题[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景;中国社会转型期国民心理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万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6年
3 邹平;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艳梅;Schutte情绪智力量表的修订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王刚;长春市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健;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罗伟;害羞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易感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张立新;大学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富良;大学生欺负行为及其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丁燕;大学生心理问题针对性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7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6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