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原因与对策——以湖北省H市城区中小学为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汉族;;刚性教师交流制的实践困境与法律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2 吴春霞;宋伟琦;;阶层差距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研究——基于对北京市几所初中的调查[J];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3 黄维;吴家鹏;;中国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协调度研究[J];教育科学;2010年02期
4 谢维和;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及其分析[J];教育研究;1995年10期
5 孙绵涛;康翠萍;;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机制创新关系探析[J];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6 朱之鑫;;在国家发展全局中谋划好发展好教育事业[J];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7 蔡春;;分配正义与教育公正[J];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8 管培俊;关于提高教师待遇的几个问题[J];人民教育;1994年05期
9 李喜燕;;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的问题、困境及制度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1期
10 王定华;;亚太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经验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册;唐艳平;王合霞;赵恒;;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2 李宜江;;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特点与走向[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3 张建武;赵国庆;张榕玲;;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4 黄培森;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的思考[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谢妙芳;浅谈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6 朱家安;欧军明;;关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思考——以广西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李欣;农村教育投资系统改革刍议[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吴林梅;李建辉;;论城乡教师校际交流的困境与出路——基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专业化的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9 翟晓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程斯辉,刘居富;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绵涛;;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研究[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阎志坚;中国高等教育宏观决策体制与过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张爱琴;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开发模式与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杨令平;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公安;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闫新华;基于习惯形成的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黎勇;农村初中新教师入职培训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沈懿;上海市区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家鹏;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瑶;学生参与高校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甘鹏;县域学前教育管理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7 曹小娟;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振改;关于教育行政职能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皓;柬埔寨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郭晓东;农村义务教育“分级管理”体制问题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庆云;关于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2 黄崴,孟卫青;英、美、法、德、日中小学校教师法律地位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3 曲恒昌;市场经济与我国高教经费筹集的原则与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4 马焕灵;景方瑞;;地方中小学教师轮岗制政策失真问题管窥[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5 梁雪峰;乔天文;;城市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来自一个城市的经验数据[J];管理世界;2006年04期
6 苏君阳;论教育公正的本质[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5期
7 陈友华;方长春;;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一项对义务教育阶段“划区就近入学”等制度安排公平性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8 张长征;李怀祖;;中国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实证研究:1978—2004[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12期
9 张继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年03期
10 姚继军;;中国教育平等状况的演变——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估算(1949-2006)[J];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红艳;;从“扩张优质教育资源”到“生成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发展的回归之路[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2 周先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尝试[J];中小学校长;2008年02期
3 廖小白;;对口扶助: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选择[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6年19期
4 田涛;;一所西部薄弱学校的强势崛起——成都高新顺江学校四年“化蝶”掠影[J];中国德育;2010年11期
5 刘英进;;全面实施帮扶工程,全力推进均衡发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8年05期
6 张永强;;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6年Z1期
7 苏梦;安国星;;对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点思考[J];河北教育(综合);2010年12期
8 陈宗辉;;和谐教育贵在均衡发展[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01期
9 张泽科;;集群共振: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J];四川教育;2009年Z1期
10 闻待;;教师校际流动政策的探索及改进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兰琼;;谈薄弱学校的师资建设[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肖军虎;刘小平;;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山西省A县的调查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恒燕;;共享优质资源 追求教育均衡发展[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4 ;顶岗实习与脱岗培训有机结合 有效促进唐山教育均衡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5 皎秋萍;王淑芳;张清彦;;创国内国际名校 促教育均衡发展[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6 何国明;;教育均衡发展与三年级数学教学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7 蒋卫山;;让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用生态观解读“教育均衡”[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蒋卫山;;让家门口的学校都精彩——用生态观解读“教育均衡”[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9 赵泳翔;;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努力实现江宁教育公正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聂思林;;谈薄弱学校初中英语词汇教学[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快速推进[N];安庆日报;2006年
2 湘闻;力促教育均衡发展[N];潮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伍先翔 通讯员 何先强;安庆力促教育均衡发展[N];安徽日报;2006年
4 李杰安 贺清杰;冀州联校管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N];衡水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郑昭;融合城乡资源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N];福建日报;2008年
6 记者 段涵敏 彭楚舒;联谊办学 激活薄弱学校造血功能[N];湖南日报;2007年
7 周成亮;山阳区:多措并举促教育均衡发展[N];焦作日报;2008年
8 冀州市文教局局长 黄同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N];衡水日报;2008年
9 靳荣君;五市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N];黑河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郭丽冰 通讯员 张立生 胡水净;卢龙教育均衡发展[N];秦皇岛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利新;共和国初期北京市城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4)[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罗刚;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价值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卢胜;城区经营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5 张金英;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及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淼;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王爱民;教育差距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佳;薄弱学校教师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2 郑洋;薄弱学校改进策略的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秀娟;英国“国家挑战计划”初探[D];西南大学;2010年
4 王靖;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林芳;薄弱学校的组织气候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李华利;英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进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安利敏;农村薄弱小学改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上梅;制度创新与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云祥;乌海市海勃湾区薄弱学校改造的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润生;揭阳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86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86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