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系列辅导
本文关键词:初一学生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系列辅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历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后,小学生有了相对固定的交往圈,形成了稳定的同伴关系,并与部分同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然而告别小学轻松的学习生活和熟悉的小伙伴,走进中学校门,由于学校的选择、班级的调整等原因,初中一年级的新生将不得不面对不熟悉的老师、不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课程和不熟悉的同学。对于中学生活,,他们既有期待又有迷茫,感到新鲜的同时,又面临着诸多的困惑。面对新的同学,初一新生内心往往都会产生交往的冲动,乐于结识新同学,并尽快建立友谊,但同时他们往往也会被一种说不出的情绪所困扰,紧张拘谨。部分适应能力较强的同学,能够很快熟悉环境,较早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但也有一部分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开放自己,对同学淡漠,他们极易产生孤独、寂寞、压抑、不安等情绪。 同伴关系以独特的方式对初一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明显的影响。初一学生从同伴那里获得的榜样模式、信息和反馈有利于他们内化自己的行为;与同伴的交往有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情感上的支持。受同伴接纳度高的学生可以体验到被尊重。因此,同伴关系是影响初一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帮助初一学生建立良好同伴关系非常重要。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来改善初一学生的同伴关系非常有必要。因为团体心理辅导特别适用于青少年的人际关系训练,而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同时,学生有团体生活的倾向,不管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上,他们都倾向于小群体讨论、交流、游戏,并且他们很看重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同伴对自己的态度,也容易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自己信任的同伴。在中小学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为学生创设安全信任的交流氛围。所以本研究实施6次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活动中的互动,成员之间的相互示范、观察、模仿,经验与感受的分享等,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他人,,增进信任,从而使他们获得同伴间的归属感、情感上的支持以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本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首先阐述了同伴关系的含义、类型、特点、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同伴关系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了团体辅导的定义、理论基础以及团体辅导的特点。最后阐述了本文选题背景及选题的现实及理论意义。 第二部分是辅导程序。从施测、教案实施、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与讨论等几个方面阐述,通过6次团体辅导,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学生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以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第三部分是小结及展望。阐述了同伴关系对初一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新的心理辅导形式,为同学们创造了安全的交流氛围,使得参与者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同学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同伴交往的技巧,从而有助于改善同伴关系。然而遇到同伴之间的冲突时,处理同伴关系的诸多道理是否需要学生实践、体验才能有深刻的认识,这有待深入探讨。
【关键词】:初一学生 同伴关系 团体辅导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0-26
- 1 同伴关系10-16
- 1.1 同伴关系的含义10
- 1.2 同伴关系的类型10-11
- 1.3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11-12
- 1.4 初一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12-14
- 1.5 同伴关系形成的影响因素14-15
- 1.6 同伴关系的理论基础15-16
- 2 团体辅导概述16-24
- 2.1 团体及团体辅导16-17
- 2.2 团体辅导的理论基础17-21
- 2.2.1 团体动力学17-18
- 2.2.2 社会学习理论18-20
- 2.2.3 理性情绪理论20-21
- 2.3 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21-24
- 2.3.1 团体辅导的优势21-23
- 2.3.2 团体辅导的局限23
- 2.3.3 团体辅导的适用性23-24
- 3 问题提出24-26
- 3.1 选题的背景24-25
- 3.2 选题的意义25-26
- 3.2.1 现实意义25
- 3.2.2 理论意义25-26
- 第二部分 辅导程序26-45
- 1 施测26-27
- 1.1 被试26
- 1.2 研究工具26
- 1.3 施测程序26-27
- 1.4 数据录入与处理27
- 2 系列辅导方案实施27-39
- 2.1 认识自己与悦纳自己27-28
- 2.2 换位思考,建立合理认知28
- 2.3 培养积极心态用心沟通28
- 2.4 方案实施28-39
- 3 数据结果与分析39-45
- 3.1 数据结果39-41
- 3.2 数据分析41
- 3.3 讨论41-43
- 3.3.1 改善同伴关系,系列辅导产生的效果41-42
- 3.3.2 团体辅导对改善同伴关系的积极影响42-43
- 3.3.3 改善同伴关系与学生身心发展43
- 3.4 结果评估43-44
- 3.5 反思与总结不足之处44-45
- 第三部分 小结及展望45-47
- 参考文献及书籍47-50
- 附录 中学生同伴关系问卷50-53
- 后记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运河;;如何培养七年级新生的英语朗读能力[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09期
2 曲楠;;到底是谁在找朋友——我国中小学儿童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3 于小溪;郭成;杨玉帅;;心理剧干预对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对照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4 陈钢;;媒介变迁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J];中国儿童文化;2010年00期
5 于小溪;杨玉帅;;心理剧干预对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对照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3期
6 陈惠惠;刘巧兰;胡冰霜;;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同伴关系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6期
7 蔡培双;;指导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乐学”[J];考试周刊;2011年44期
8 王芳;刘少英;;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及交往能力培养[J];幼儿教育;2011年07期
9 姚恩菊;赵璐;韩元亚;;初中生内隐、外显社会自我与同伴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7期
10 韦慧;;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斥的关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珊;娄秀红;;同伴关系与大学新生适应[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田媛;周宗奎;;童年中期儿童同伴关系与同伴乐观性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建卫;陈会昌;王秋虎;陈欣银;;中小学同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孙金英;;润物细无声——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毛晓瑞;张日f;;团体箱庭游戏改善幼儿同伴关系的有效性[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文;梁楠;;基于气质评定的幼儿同伴关系促进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臧原;;家校合作培养初一学生自我适应性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苏思慧;;逸仙中学初一学生信任问题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振发;;网吧对初一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对策的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10 周宗奎;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关系的发展趋势及社会行为的影响:3年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森林 通讯员 贾金珠;纪中开辟校园“植树认养”基地[N];中山日报;2009年
2 记者 胡馨婷邋辛勤;“我自豪,因为我是马家浜人后代”[N];嘉兴日报;2008年
3 广安中学 曹倩;初一英语教学衔接策略[N];四川科技报;2010年
4 张燕;英语“入门”教学的几点思考[N];南通日报;2005年
5 记者 姜木金;2010年市属公办初中施教区划定[N];镇江日报;2010年
6 四川省彭山县黄丰中学 干军;浅谈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N];学知报;2010年
7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尹国强 杨晓萍;儿童是独立的自由主体[N];光明日报;2010年
8 记者 郭久辉;南阳:初一学生作息时间表令人望而生畏[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记者 方芳;1——2岁儿童明年免费接种甲肝疫苗[N];北京日报;2007年
10 北师大实验幼儿园 李蕊;请让我来帮助你[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洪新;初一学生数学运算样例中关键步骤的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丽艳;云南省澜沧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性伴网络及吸毒同伴网络特征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7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建端;《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修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爱民;关于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及相关教育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龚玲;未成年人犯罪与人格特质、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牛竹青;高职新生同伴关系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史海松;小学生自我概念与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娟;同伴关系不利、儿童的自我概念与同伴信念和攻击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龙红芝;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毕珊娜;4-6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与合作行为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8 覃玉宇;童年中期儿童的攻击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沐炜;系统家庭治疗技术改善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林安琦;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同伴关系、亲子依恋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初一学生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系列辅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