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差异性及发展对策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差异性及发展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据2010年最新统计,我国流动人口约2.21亿,比2000年增加了1亿,而且流动人口搬迁日益呈现出“家庭化”趋势,这就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也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使原来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难”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这并不能彻底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发展问题。这一特殊群体具有很多的差异性,家庭环境的差异,生存环境的差异,业余生活的差异,自身心理状况的差异等。本文旨在从差异性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和本地城市学生之间的普遍差异,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个体,发现他们的个体差异,然后实施差异教育,使每个农民工随迁子女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就是说,本文通过对他们的差异性研究,提出一些使他们“上好学”的发展策略。 本文第一章主要阐明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差异性研究的研究背景,学生存在个性差异,进行差异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指出学生应享受均等的有效的受教育机会。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能否得到更大限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如果他们得到健康,全面发展,他们将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建设者。如果他们得不到健康,全面发展,他们将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另外,本章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设计。第二章是通过实证来比较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差异的表现形式。第三章笔者更加深入的发掘农民工随迁子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笔者根据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差异性特点,提出了一些差异教育策略,来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更大限度的发展。其策略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进行情绪教育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优化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提倡赏识教育,促进学生自我肯定,另外学校积极组织交往活动,拓宽学生的心理空间。加强家校联系,使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从而使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达到改善学生成长环境,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创设实施差异教学的课堂,实施全面、动态测查学生差异的策略,制定和实施并列式教学计划和个别教学计划,提供认知前提准备和激发学习动机,制定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创设平等和谐学习环境。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 差异性研究 差异教育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2
- 一、问题提出11-19
- (一) 研究背景11-12
- (二)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差异教学12-16
- (三) 研究意义16-19
- 二、研究设计19-22
- (一) 概念限定20
- (二) 研究方法20-22
- 第二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差异之表现形式22-38
- 一、家庭环境的差异22-30
- (一) 父母职业和文化水平方面22-23
- (二) 家庭结构和家庭收入方面23-24
- (三) 家庭教育环境方面24-30
- 二、生存环境的差异30
- 三、学校教育环境的差异30-31
- 四、业余生活的差异31-32
- 五、自身的心理状况差异32-37
- (一) 智力方面32-33
- (二) 认知前提方面33-35
- (三) 学习动机方面35-36
- (四) 情绪及意志方面36
- (五) 行为习惯方面36-37
- (六) 人际交往方面37
- (七) 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37
- 六、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情差异37-38
- 第三章 农民随迁子女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8-47
- 一、社会因素38-39
- (一) 农民工随迁子女生活的社会环境复杂38-39
- (二) 全社会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不重视39
- 二、学校因素39-40
- (一) 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的学校软硬环境差39
- (二) 学校缺乏心理教育辅导39-40
- (三) 和同学的关系40
- 三、家庭因素40-43
- (一) 家长的自身素质水平40-41
- (二) 家庭经济状况41
- (三) 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41-42
- (四) 父母的教养方式42-43
- 四、自身因素43-47
- (一) 学习困难问题43-44
- (二) 学习动机问题44
- (三) 不良心理情绪问题44-46
- (四)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问题46-47
- 第四章 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实施的差异教育策略47-62
-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7-49
- (一) 进行情绪教育47-49
- (二)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49
- 二、优化思想品德教育49-51
- (一) 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49-50
- (二) 教学上提倡赏识教育,促进学生自我肯定50-51
- (三) 学校积极组织交往活动,拓宽学生的心理空间51
- 三、加强家校联系51-52
- 四、创设实施差异教学的课堂52-62
- (一) 实施全面、动态测查学生差异的策略52-53
- (二) 制定和实施并列式教学计划与个别教学计划53-57
- (三) 提供认知前提准备和激发学习动机57-59
- (四) 制定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59-60
- (五) 创设平等和谐学习环境60-62
- 参考文献62-64
- 附录64-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兰;郑曙村;;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2 陆波;;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郑安琪;彭意;董延芳;;农民工随迁子女业余生活影响因素探析——以武汉市两所小学调查为例[J];当代经济;2012年05期
4 孙懿俊;;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以上海市某中学为例[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聂乐乐;孔园园;;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演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7期
6 于佳宾;;教育公平视阈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7 李传瑛;;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2010年10期
8 周芳;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11期
9 武春玲;尹洁;刘莹;;由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引发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10 唐喜梅;卢清;;弱势群体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玮琳;农民工子女小学生不良情绪特点及其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差异性及发展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