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初中学困生、学优生内隐情绪调节、内隐自尊的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0:29
【摘要】:本研究基于以往内隐情绪调节、内隐自尊相关研究,通过进行实验来考察初中学困生、学优生内隐情绪调节与内隐自尊的差异。实验是从信阳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中筛选出学困生30名、学优生30名,共60名被试,所有筛选出来的这些被试都完成了外部情感西蒙任务。分别对学困生、学优生完成的外部情感西蒙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内隐情绪调节2(组别:学困生、学优生)×2(情绪类型:情绪控制词、情绪表达词)×2(外在反应效价:消极、积极),内隐自尊2(组别:学困生、学优生)×2(自尊类型:自我词、他人词)×2(外在反应效价:积极、消极)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内隐情绪调节研究上,学优生、学困生反应时的主效应显著,控制表达词上主效应不显著,消极积极主效应不显著,所有交互效应均不显著。在内隐自尊研究上,自我词、他人词主效应显著,积极消极主效应不显著,学优生学困生主效应不显著,但自我词、他人词与学优生、学困生交互效应显著,学优生在自我词、他人词上没有显著差异,学困生自我词反应时显著短于对他人词的反应时,自我词、他人词、积极/消极有交互作用:在自我词水平下,消极反应时显著长于积极反应时,他人词水平下,反应时没有差异。结论:(1)虽说个体普遍上容易将自我词与积极情感放在一起,但是本研究表明学优生在自我词上和学困生有着显著差异,学优生对自我词的反应时明显短于学困生对自我词的反应,这和之前马飞飞做出对内隐自尊的研究大相径庭,但研究结果学困生学优生在他人词上没有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较少去关注他人,更多的时候是在关注自己。(2)学困生、学优生内隐情绪调节词上没有显著差异,所以没有验证假设2。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晓劲;郭斯萍;;中国人人际情感的差序格局关系:来自EAST的证据[J];心理科学;2017年03期

2 林浦凤;;当代古筝艺术的创新和文化审美属性[J];艺术研究;2014年03期

3 黄伟庆;;内隐态度的缘起、研究现状及展望[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 杨福义;梁宁建;陈进;;内隐自尊的特性:来自EAST的证据[J];心理科学;2013年06期

5 刘景霞;李志敏;江琦;;内隐社会认知发展研究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闫树英;;关于学优生成长的问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7 侯锡刚;张本孚;;如何做好后进学生转化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9年S1期

8 杨福义;梁宁建;;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9 蔡华俭;;泛文化的自尊——基于中国大学生的研究证据[J];心理学报;2006年06期

10 张洪;王登峰;杨烨;;亲密关系的外显与内隐测量及其相互关系[J];心理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洪玉;沈德立;;中小学生的智力、学习态度与其数学学业成就的相关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晓艳;大学生内隐情绪调节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2 马飞飞;学优生和学困生内隐自尊发展研究及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高郑玉;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铖;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与心理特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晓芳;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社交回避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9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649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1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