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7-05 04:48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的快速更新,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推进了教育改革,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方向,因此培养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进行设计的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教师不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递,对信息化教学进行设计是目前教师专业能力要求的核心部分。有效实施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对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信息化教学,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意义重大。小学教育处于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础地位,教师作为小学教育的主力军肩负着学生基础阶段教育的重任,整体提升小学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对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在理论上对信息化教学设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确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设计原则和内容等;通过对聊城市实验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对该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及培养模式现状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依据教师的自身条件及实际教学工作需求,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的方案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能有效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模式,构建的培养模式对目标、原则、内容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活动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培训活动主要包括统一的集体培训和支持教师教学实践的后续长期培养两个过程,并对这两个过程进行了相应的测评及后续评价,通过培训实践,参训教师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实施方法,使如何教的能力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本研究特色体现在构建的培养模式采取短期强化性的统一培养结合后续支持教学实践的长期培养,通过此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设计培养模式的评价环节时,不再局限于仅对培训进行评价,还把培训结束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行为变化纳入到评价中,从教师长期发展的维度对其进行后续评价,以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动地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积极的探究;依据教师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互补分组,使其取长补短。 本文第一章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简要阐述。第二章通过相关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流程等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了理论介绍。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访谈及课堂观摩等方式对聊城市实验小学参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及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在相关理论的支持下构建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模式图。第五章依照构建的培养模式开展培养活动,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第六章,指出论文的写作亮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34
【图文】:

设计流程,栏目设计,科学性错误,页面


图 5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流程表 15 个人电子作品评价量规等级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主题明确,与课程密切相关,内容积极向上、丰富、有意义15 12 8 5内容构思独特、巧妙、新颖,大部分来源于自己的原创或加工整理10 8 5 2内容创作 35 分内容安排符合逻辑、无科学性错误 10 8 5 2页面富有吸引力,拥有统一的版面设计 7 5 3 1界面设计合理,栏目设计清晰,页面跳转灵活 7 5 3 1所有使用的图形风格一致,图片和文本搭配协调,图文并茂,并且能突出主题7 5 3 1版面布局 25 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志永;袁素娟;;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探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21期

2 徐路明;曹良;;信息化教学的情境创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5期

3 胡佳倩;;信息科技课堂中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5期

4 李文高;孙丹鹏;;教学设计的新领域——信息化教学设计[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5 韩清晓;;“新生儿窒息”一节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15期

6 李永根;李步清;;教师要适应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整合的新模式[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年01期

7 袁龙强;;物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11期

8 李杨炜;;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Z1期

9 ;我省参加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创佳绩[J];河南教育(下旬);2011年01期

10 孟琦;;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解读与对策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峰;;从混沌学的角度看教学设计的新发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刘端海;;浅谈目标教学的教学设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施锦美;沈俊高;;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巧、新、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4 施锦美;沈俊高;;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巧、新、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5 岳桦;;教学设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岳翠贞;;“掷点写数”教学设计[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邬建忠;;浅谈制图课堂教学设计[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8 田晓燕;;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的教学设计[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韦宇哲;;优化教学设计,构筑实效性的数学课堂[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艳超;;《母亲的纯净水》教学设计[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神州数码通用本部;为信息化教学量体裁衣[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丁海霖;市十六中借助信息化教学实现腾飞[N];营口日报;2007年

3 黄贤民(作者单位:上海指挥学院);加大信息化教学力度[N];人民武警;2005年

4 容梅;每个老师都是信息化教学的天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5 ;信息化教学——从教师培训着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鲁明勇;信息化教学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协调[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7 沈慈萍;课题研究推动信息化教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王兵 杨惠;尚义路小学实现网络信息化教学[N];贵州日报;2004年

9 刘宏年(作者单位:兰州指挥学校);发挥信息化教学最大效能[N];人民武警;2005年

10 张训彩;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系统工程[N];解放军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强;基于样式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孟冬梅;英语课堂动机激励教学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兴辉;成人自导学习与支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青;学习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彭兵;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莉;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研究与软件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高文举;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孔超;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4 雷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布春婷;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周晓鸣;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7 周杰;学教并重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爱华;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颖;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莉;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42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742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d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