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潜在课程的文化品格及经营策略

发布时间:2020-07-12 14:00
【摘要】:潜在课程是教育中的特殊文化现象,但是其文化内涵需要提升,其文化特点有待理论解读。研究和反思潜在课程的文化品格,认识潜在课程的文化品格,从提升其文化质量的视角经营潜在课程,也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意。 首先,在借鉴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成果的基础上,对潜在课程进行文化学的分析,本论文认为,潜在课程具备有相对特殊的文化主体,包含了文化的基本要素,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化地位和文化追求,具有自己的文化作用机制和“生长发育”方式。潜在课程具有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发展性,主体的多样性;组成要素具有意义性、结构性;发挥作用的机制具有潜隐性、缄默性,效用评价具有理解性、关联性等特征。 其次,本论文剖析了当前潜在课程的文化品格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方面的问题表征;认为造成当前潜在课程运行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精神层面失去本真追求,文化主体间缺乏良性互动,物质文化中缺乏可持续性和终极关怀。理想的潜在课程应该具有追求本真的向上精神,互动应成为主导的行为模式,人与环境和谐共生。 再次,经营潜在课程的目标是:在文化结构上实现各种文化要素之间的协调共生;在运行品质上,能够积极建构意义世界;在作用效果上,应该能够实现学生的完美发展。文化经营应遵循在文化中、重视创造和整体促进的原则。在经营策略上,精神层面的经营应强调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2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建;;不容忽视的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马鞍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生课余生活调查问卷有感[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2 宁顺颖;;隐性课程在旅游人才核心素质培养中的功能——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程红兵;课程文化建设及其影响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丽;班级文化的生成机制研究:潜在课程的视角[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尹珍玲;基于潜在课程的高校德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52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752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7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