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框架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探究
【图文】:
课的课程开发背景。(1)学时安排。课程总学时为20学时,其中18学时用于课程教学,2学时用于课程期末考试,每节课时长为2学时,即1.5小时,隔周授课。(2)师生概况。课程授课教师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由于学生可按照自己的课程安排自主选课,因而选课学生所在专业广泛,一般每个教学班约有100名学生。(3)教学环境。主要采用传统授课与网络学习参与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传统授课环境均为多媒体教室,课外辅以网络学习平台(Moodle、Sakai或BlackBoard平台),网络平台及其功能均由授课教师自主灵活配置。图1《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专题2课程内容为充分体现“教学设计信息化”的课程定位、PCK-TPACK的课程导向以及TPACK相关研究成果对课程内容的规范与支持,从而有效促进师范生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解与思考,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阮士桂;郑燕林;;《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梁兴连;操良平;;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的重构[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层次、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伟超;基于多元化教学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阮士桂;TPACK框架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周培;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勉荣;课程改革与教育观念的转变[J];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01期
2 ;中外高等师范课程改革的比较与分析(续)[J];科学教育;1996年02期
3 赵嫒菊;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J];贵州教育;2000年11期
4 周同玉;《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张燕飞;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教育信息化;2004年05期
6 柯鸿基;让每个孩子焕发生命的光彩[J];青海师专学报;2005年S3期
7 王秀珍;新课程改革与教育硕士课程的设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邓海燕;关于高师院校写作课程改革的探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成佳梁;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改革[J];中等职业教育;2005年18期
10 柯政;;课程政策的执行与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军;梁映;;高职空调工程技术应用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李云;;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3 吴慧媛;;《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孟雪征;曹相生;;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5 赵金平;;关于高中阶段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邓晖;郭祥瑞;;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探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7 贺玲芳;;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8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孟黎清;;充分发挥教师在材料力学课程改革中的主动性[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义忠;张克猛;范晓军;;当前理论力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长子门小学校长 李全昌;关于课程改革的十点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2 宋晓梦;一位教师眼中的课程改革[N];光明日报;2004年
3 市教委副主任 黄永刚;深化课程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N];天津教育报;2009年
4 莫荣标 韦纯剑;深化课程改革 传承民族文化[N];贵州民族报;2008年
5 叶小华 城区凤山中学;因应课程改革,改进作文教学[N];汕尾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炳亭 褚清源;传统课堂的现代救赎[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王学东;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开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4年
8 本报记者 清泉;开发区课程改革初见效[N];海峡时报;2003年
9 李植 李燕;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吴晓桐;课程改革,应重视教学行为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泽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切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志超;三级课程管理的权力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红岩;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忠良;高师物理教育专业《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2年
2 王丽;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与试验修订本(必修)特点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何笛;音乐新课标的改革与实施[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敏;基础教育中历史双语教学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思胜;小学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瑞花;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分布式教师评价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刘智慧;浅谈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庞静;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何珊云;课程改革背景中的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91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79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