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移动学习采纳动因及其组态效应

发布时间:2021-02-07 11:48
  移动学习已成为在线教育领域的新业态,移动学习采纳动因研究,可给移动学习业态完善、推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文章基于UTAUT模型、文献前因变量统计和移动学习属性,构建集合关系的移动学习采纳动因概念模型,引入集定性与定量于一体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结合使用开放式样本数据,组态视角分析移动学习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间的非对称多重并发因果效应。研究发现绩效期望高是移动学习采纳的必要条件,学习自主性弱是不采纳的必要条件。绩效期望高、努力期望高、感知趣味性高、感知移动性高、感知成本满意是采纳的核心条件。在此基础上可达采纳的三条组态路径是:对自主性强的学习者,尚需社群影响大;对自主性弱的学习者,尚需社交互动性好;对和自主性强弱无关的学习者,尚需社群影响大、社交互动性好。为防止不采纳,需重点关注移动学习者自主性弱的问题。 

【文章来源】:图书馆论坛. 2020,4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移动学习采纳动因及其组态效应


UTAUT模型

移动学习,动因,概念模型,因变量


将表2潜在前因变量按照平台层面、社群层面和学习者层面进行划分,其中绩效期望、努力期望、感知趣味性和感知移动性属于平台层面;社群影响和社交互动性属于社群层面;学习自主性和感知成本属于学习者层面。图2即为移动学习采纳动因概念模型。由于本文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法,前因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影响表现为不同的前因变量组合,所有的前因变量都将被检验在组合中是否发挥作用、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因此使用椭圆表示前因变量对结果变量的组合影响。下文以此概念模型为蓝图,探究移动学习采纳动因的组态效应。3 研究方法与数据准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时代智能技术构筑智能教育——《地平线报告(2019高等教育版)》要点与思考[J]. 兰国帅,郭倩,吕彩杰,魏家财,于亚萌.  开放教育研究. 2019(03)
[2]基于学习投入视角的移动学习资源画面设计研究[J]. 王志军,冯小燕.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6)
[3]5G+智能技术:构筑“智能+”时代的智能教育新生态系统[J]. 兰国帅,郭倩,魏家财,杨喜玲,于亚萌,陈静静.  远程教育杂志. 2019(03)
[4]移动语言学习的技术接受研究探新——从模型构建到认知诊断分类[J]. 孟亚茹,刘丹,何高大.  现代教育技术. 2018(08)
[5]体验视域下移动学习资源用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 杨丽,陈卫东.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04)
[6]基于TAM的新生代农民工移动学习接受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 姚昱旻,温岚.  中国成人教育. 2018(12)
[7]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 杜运周,贾良定.  管理世界. 2017(06)
[8]开放教育学习者移动学习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鲍日勤.  远程教育杂志. 2017(03)
[9]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陈静远,梅茜.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7(03)
[10]移动学习接受度与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探讨[J]. 程姗姗,熊曾刚,项国雄.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04)

硕士论文
[1]大学生移动学习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 位梦.中央民族大学 2018
[2]师范院校大学生移动学习APP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吴晨光.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互联网+时代下的移动教育采纳影响因素研究[D]. 刘天红.云南财经大学 2017
[4]大学生移动学习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 熊明珠.苏州大学 2015
[5]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倩汝.西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22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022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2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