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场域视角下的“互联网+教育治理”的实践演变——以北京市“开放辅导”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30 20:37
  "互联网+"理念及技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研究基于北京市"开放辅导"三年多的"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历程,从场域理论视角对其在线教育场域的生成、边界松动、重构扩容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和启示如下:(1)价值共识是"互联网+教育治理"顺利开展的观念性基础;(2)追求教育子场域自治是"互联网+教育治理"的实践演进方向;(3)面向多主体的教育资源建设是解决"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矛盾的关键;(4)教育治理主体行为的变化是"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场域"演进的内生动力;(5)优化数据技术应用能力是推动"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开展的重要保障。 

【文章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2020,41(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场域视角下的“互联网+教育治理”的实践演变——以北京市“开放辅导”为例


教师走网提供在线辅导服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个性化在线教育公共服务推进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思考——对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的实践反思[J]. 陈玲,刘静,余胜泉.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
[2]变与不变:“互联网+”时代学校效率管理的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J]. 赵亮.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
[3]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公共治理:理论、实践与反思[J]. 毛明明.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19(01)
[4]场域概念的教育学建构[J]. 刘远杰.  教育学报. 2018(06)
[5]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互联网+教育”要素与功能研究[J]. 刘革平,余亮,龚朝花,吴海燕.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9)
[6]大数据应用于教育决策的可行性与潜在问题研究[J]. 刘金松.  电化教育研究. 2017(11)
[7]大数据时代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与路径选择[J]. 王永颜.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8)
[8]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新探索——“双师服务”实施路径探究[J]. 陈玲,余胜泉,杨丹.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7)
[9]“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 余胜泉,王阿习.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0)
[10]“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再认识及其发展趋势[J]. 杨现民,赵鑫硕.  电化教育研究. 2016(10)

博士论文
[1]创新场域论[D]. 张国举.中共中央党校 2007



本文编号:3110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110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7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