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青少年道德敏感性对其知觉学校道德氛围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12:08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道德敏感性对其知觉学校道德氛围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素有重视道德教育的良好传统,高度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但社会生活中乃至校园生活中违背道德准则与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生表现出对道德的漠不关心和麻木。就学校环境下,个体的道德敏感性与个体对所处学校道德氛围的感知如何无疑是重要影响因素。 国外对道德敏感性的研究主要以其性质与结构、影响因素、道德敏感性的发展及职业领域道德敏感性等方面为主。国内主要从静态上对道德敏感性进行现象描述与哲学思辨。学校道德氛围的研究,也是从道德观点、教育角度进行理论思考与分析,从心理学视角进行的研究不足。学校道德氛围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对同一学校道德氛围的感知存在差异,反映出不同个体对道德氛围的心理敏感性不同,校园环境下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主要体现在其对学校道德氛围的感知上。因此,考察个体道德敏感性与其对学校道德氛围感知的关系,有助于提高个体的道德敏感性能力,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隐形课程提供科学依据,为减少道德缺失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有益的见解与建设性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虽然有研究者从理论上提出了道德敏感性与学校道德氛围知觉关系的理论观点,但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所以,本研究假定个体的道德敏感性对其感知学校道德氛围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 (1)青少年在道德敏感性及学校道德氛围感知上存在年级差异,个别因子存在性别差异;道德敏感性与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存在相关,且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高道德敏感性个体对积极道德词存在注意偏向,低道德敏感性个体对消极道德词存在注意偏向。高道德敏感性个体对模糊情境故事存在解释偏向,低道德敏感性个体在模糊情境故事上不存在解释偏向,二者差异显著。
【关键词】:道德敏感性 学校道德氛围 注意偏向 解释偏向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1 文献综述11-21
  • 1.1 道德敏感性的界定、测量、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述评11-16
  • 1.1.1 道德敏感性概念的界定11-12
  • 1.1.2 道德敏感性内涵特征的发展12-13
  • 1.1.3 道德敏感性的测量和研究方法13-14
  • 1.1.4 道德敏感性的重要性及意义14-15
  • 1.1.5 道德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15-16
  • 1.1.6 道德敏感性的研究现状16
  • 1.2 学校道德氛围概述16-18
  • 1.2.1 学校道德氛围及学校道德氛围感知概念的界定16-17
  • 1.2.2 学校道德氛围的测量和研究方法17
  • 1.2.3 学校道德氛围的研究现状17-18
  • 1.2.4 道德敏感性与学校道德氛围的关系概述18
  • 1.3 对前人研究的反思及问题提出18-19
  • 1.4 本研究的研究构思19
  • 1.5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19-21
  • 1.5.1 理论意义19-20
  • 1.5.2 实践意义20-21
  • 2 研究一:青少年道德敏感性与其学校道德氛围感知的关系研究21-38
  • 2.1 引言21
  • 2.2 研究方法21-22
  • 2.2.1 被试21
  • 2.2.2 研究工具21-22
  • 2.3 青少年对学校道德氛围感知的结果与分析22-27
  • 2.3.1 总体平均数结果与分析22-23
  • 2.3.2 公正因子结果与分析23-24
  • 2.3.3 关爱因子结果与分析24-25
  • 2.3.4 宽恕因子结果与分析25
  • 2.3.5 关于青少年对学校道德氛围感知的讨论25-27
  • 2.3.6 关于青少年对学校道德氛围感知结论27
  • 2.4 道德敏感性问卷的结果与分析27-35
  • 2.4.1 总体平均数结果与分析27-28
  • 2.4.2 移情内疚因子结果与分析28-29
  • 2.4.3 惩罚倾向因子结果与分析29-30
  • 2.4.4 移情烦扰因子结果与分析30-31
  • 2.4.5 觉察频率因子结果与分析31-32
  • 2.4.6 共感想象因子结果与分析32
  • 2.4.7 关于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讨论32-34
  • 2.4.8 关于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结论34-35
  • 2.5 道德敏感性与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关系研究的结果与分析35-38
  • 2.5.1 两问卷总分及各因子相关分析结果35-36
  • 2.5.2 两问卷各因子因果关系结果分析36-37
  • 2.5.3 道德敏感性与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关系研究小结37-38
  • 3 研究二:青少年道德敏感性对其知觉学校道德氛围的心理机制研究38-48
  • 3.1 引言38
  • 3.2 实验一不同道德敏感性被试对不同类型道德词汇的注意偏向38-43
  • 3.2.1 研究方法38-41
  • 3.2.2 结果与分析41-42
  • 3.2.3 小结42-43
  • 3.3 实验二 不同道德敏感性青少年对道德模糊情境的解释偏向43-48
  • 3.3.1 预研究解释偏向的实验材料——无结构情境故事的开发43-45
  • 3.3.2 无结构情境故事的正式施测45-46
  • 3.3.3 小结46-48
  • 4 综合讨论48-50
  • 4.1 青少年道德敏感性与其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关系的探讨48
  • 4.2 青少年道德敏感性对其感知学校道德氛围的影响机制探讨48-50
  • 5 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50-52
  • 5.1 本研究得出的总结了如下:50-51
  • 5.1.1 青少年对学校道德氛围的感知情况50
  • 5.1.2 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总体情况50-51
  • 5.1.3 关于青少年道德敏感性与其学校道德氛围感知的关系分析51
  • 5.1.4 青少年道德敏感性对其感知学校道德氛围的注意机制(实验一)51
  • 5.1.5 青少年道德敏感性对其感知学校道德氛围的解释机制(实验二)51
  •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51-52
  • 5.2.1 不足51
  • 5.2.2 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A 研究所用调查问卷54-59
  • 附录B 研究一数据统计结果分析59-63
  • 附录C 实验词汇与材料63-67
  • 附录D 实验数据处理结果67-68
  • 在学研究成果68-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伟强;;学校道德氛围心理学研究述评[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龙杰;试论道德直觉[J];东岳论丛;1991年02期

3 岑国桢;从公正到关爱、宽恕──道德心理研究三主题略述[J];心理科学;1998年02期

4 郑信军;岑国桢;;大学生倾向性道德敏感的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5期

5 李伟强;岑国桢;郭本禹;;中学生对学校道德氛围感知的调查[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6 郑信军;岑国桢;;道德敏感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7 钱伟量;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伟强;学校道德氛围心理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学丽;新闻职业道德敏感性特点及其与移情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道德敏感性对其知觉学校道德氛围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14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1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