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格特质与同伴依恋的关系对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人格特质与同伴依恋的关系对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互联网社交”快速兴起,它已经成为一种人际交往方式,相当多的互联网用户在使用互联网社交服务,青少年也是这种服务的热心使用者。澄清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社交服务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现象,有益于教育者有重点地引导青少年的互联网社交行为,对互联网社交服务的使用能够趋利避害。已有研究证明,人格特质是影响个体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一个重要因素,青少年的同伴依恋对个体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也有影响。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青少年人格特质与同伴依恋的关系对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影响。 本文采用的研究工具有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的同伴依恋问卷和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问卷,被试来自河南省郑州市两所中学的332名学生。根据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结论: (1)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开放性人格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外向性人格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青少年的同伴依恋处于中等水平,总体状况良好。三个维度中,同伴信任的得分最高,同伴疏离得分最低。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同伴信任、同伴沟通维度及同伴依恋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同伴疏离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青少年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年级的青少年在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4)青少年人格特质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存在显著正相关。开放性、情绪性和外向性对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有正向预测作用。 (5)青少年同伴依恋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存在显著正相关。同伴沟通和同伴疏离对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有正向预测作用。 (6)外向性和宜人性对同伴依恋有正向预测作用;情绪性对同伴依恋有负向预测作用。 (7)同伴沟通在开放性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同伴沟通在外向性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同伴疏离在外向性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 人格特质 同伴依恋 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9
- 第1章 绪论9-12
- 1.1 选题理9
- 1.2 研究意义9-10
- 1.2.1 理论意义9-10
- 1.2.2 现实意义10
- 1.3 已有研究的不足10-11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11-12
- 1.4.1 研究内容11
- 1.4.2 研究假设11-12
- 第2章 文献综述12-29
- 2.1 人格特质12-17
- 2.1.1 人格的定义12-13
- 2.1.2 人格特质理论13-14
- 2.1.3 人格特质的测量14-16
- 2.1.4 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16-17
- 2.2 同伴依恋17-24
- 2.2.1 依恋的界定与内涵17-18
- 2.2.2 依恋的理论基础18-19
- 2.2.3 依恋的类型19-20
- 2.2.4 青少年依恋的测量20-22
- 2.2.5 青少年依恋的发展和影响因素22-24
- 2.3 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24-29
- 2.3.1 互联网使用的理论模型24-25
- 2.3.2 互联网服务内容的分类25-26
- 2.3.3 互联网使用的研究方法26-27
- 2.3.4 互联网使用偏好的相关研究27-29
- 第3章 研究设计29-52
- 3.1 研究对象29
- 3.2 研究工具29-31
- 3.2.1 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周晖、钮丽丽、邹泓)29-30
- 3.2.2 同伴依恋问卷30-31
- 3.2.3 青少年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雷雳、柳铭心)31
- 3.3 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31
- 3.4 研究结果31-52
- 3.4.1 青少年人格特质基本情况分析31-33
- 3.4.2 青少年同伴依恋基本情况分析33-35
- 3.4.3 青少年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基本情况分析35-36
- 3.4.4 人格特质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36-38
- 3.4.5 同伴依恋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38-40
- 3.4.6 人格特质与同伴依恋的关系40-44
- 3.4.7 同伴依恋在人格特质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关系中的中介作用.44-52
- 第4章 总体讨论52-60
- 4.1 青少年人格特质现状及其在人口学统计量上的差异分析52-53
- 4.1.1 青少年人格特质现状分析52
- 4.1.2 青少年人格特质在人口学统计量上的差异分析52-53
- 4.2 青少年同伴依恋现状及其在人口学统计量上的差异分析53-54
- 4.2.1 青少年同伴依恋现状分析53
- 4.2.2 青少年同伴依恋在人口学统计量上的差异分析53-54
- 4.3 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现状及其在人口学统计量上的差异分析54-56
- 4.3.1 青少年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现状分析55
- 4.3.2 青少年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在人口学统计量上的差异分析55-56
- 4.4 人格特质对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影响56
- 4.5 同伴依恋对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影响56-57
- 4.6 人格特质与同伴依恋的关系57-58
- 4.7 同伴依恋在人格特质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关系中的中介作用58-60
- 第5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0-61
- 第6章 结论61-62
- 附录62-67
- 附录A63-65
- 附录B65-66
- 附录C66-67
- 参考文献67-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雳;伍亚娜;;青少年的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2期
2 徐富明,于鹏,李美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其与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4期
3 王俊;余毅震;;攻击行为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配对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3期
4 周晖,钮丽丽,邹泓;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5 侯静,陈会昌;依恋研究方法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6 李秀敏,阴国恩;大学生上网行为与人格特质相关性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7 张兴贵,郑雪;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2期
8 柳铭心,雷雳;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4期
9 刘文,杨丽珠;小学儿童个性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6期
10 崔红,王登峰;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锦涛;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宋海荣;青少年依恋、自尊及其二者关系的发展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蕾;不同攻击水平者自我价值感差异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张小妮;青少年依恋和自我概念、受欺负状况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柳铭心;青少年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互联网使用偏好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咏梅;青少年依恋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伍亚娜;青少年的依恋关系对其互联网使用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菲;青少年的分离—个性化、假想观众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尚秀华;青少年依恋、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海东;青少年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人格特质与同伴依恋的关系对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1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