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设计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设计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利用网络进行专题内容的学习也越来越被重视,可是经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原因之一就是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超过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本研究在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下开发设计研究性学习网站,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学会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探索网站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识。认知负荷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认知负荷理论的学习,,深入分析学习者产生认知负荷的原因,为研究性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指导。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对研究性学习网站环境进行设计,以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是现在教育过程中研究的热点。因此,对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的设计进行研究,为学习者创建一个高效的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通过采用相关的研究方法对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的开发设计进行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本质和学习过程等进行理解,对认知负荷的含义、理论基础、分类等相关观点进行分析。 (2)通过对认知负荷理论的分析来证明认知负荷理论指导研究性学习网站设计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指导下研究性学习网站教学设计模型。 (3)在分析一般虚拟学习环境构成内容的基础上,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程为例,开发了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1)在对虚拟学习环境和专题网站组成要素和基本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认知负荷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模型。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者特征设计、学习目标设计、研究性学习网站设计。 (2)根据教学设计模型,在Minquest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开发研究性学习网站,通过对网站的试用也证明了利用认知负荷理论指导研究性学习网站设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认知负荷理论 研究性学习 虚拟学习环境 专题学习网站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1
- 1.1 问题提出8-9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9-10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0-11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11-25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1-13
- 2.2 相关研究综述13-17
- 2.3 研究性学习网站设计开发的基础理论17-25
- 第三章 研究性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分析25-37
- 3.1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专题网站设计思想分析25-27
- 3.2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的要素与结构27-29
- 3.3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的模型设计29-37
- 第四章 研究性学习网站的开发37-47
- 4.1 示例网站的开发背景37
- 4.2 学习目标分析37-39
- 4.3 学习资源分析39-40
- 4.4 学习过程分析40-41
- 4.5 学习评价设计41-43
- 4.6 示例网站的技术实现43-47
- 第五章 利用专题网站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分析47-55
- 5.1 学习准备47-48
- 5.2 利用专题网站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分析48-53
- 5.3 研究性学习网站学习效果的分析53-55
- 第六章 结束语55-56
- 6.1 研究总结55
- 6.2 未来的工作55-56
- 注释56-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调查问卷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聪;;困境与突破:研究性学习在高中[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2 ;众评研究性学习[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3 杨宪立;杨之;;折弦定理——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好课题[J];数学通报;2011年04期
4 杨宪立;;折弦定理——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好课题[J];中学数学;2011年07期
5 阮志军;;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J];中学物理;2003年03期
6 王丕立;;找一条能满足学生需求的路[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06期
7 冷学宝;;研究性学习应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8 田晓辉;;“重学”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J];中国教师;2011年S1期
9 ;研究性学习是什么[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1年08期
10 徐连;;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随想[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亚贤;;成人高等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与价值探析[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2 穆怀泽;;研究性学习为家校合作搭建桥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朱旭南;;关注人文,彰显个性——浅谈研究性学习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王海燕;;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几个误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李文光;;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A];第六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潘继宗;;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考和探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7 陈洪英;;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王德明;;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李希周;王菊红;吕晓军;郑利平;;探究体育的研究性学习[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兰智高;;研究性学习在力学教学中的尝试[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靖远一中 王生林;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2 吴海菱;研究性学习数迷初探[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5年
3 潮州市枫溪区枫溪中学 王朝辉;网络、物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初探[N];潮州日报;2010年
4 王志强;“研究性学习论文”写作指导初探[N];学知报;2010年
5 记者 陈猛;研究性学习:小舞台上的大精彩[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6 记者徐德明;本市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出[N];天津教育报;2009年
7 实习生 顾佳隽 记者 马瑛瑛;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什么[N];浙江日报;2002年
8 “以北京乡土史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以北京乡土史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江芸涵;研究性学习,对高考有何影响?[N];四川日报;2010年
10 ;研究性学习研究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崇勇;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其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2 王海澜;打开学生自我建构之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蒋英;困境与出路:中国美术史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唐剑岚;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认知模型及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尹华站;视觉短时距加工的分段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张乐;态度形成的理论与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蔡艳玲;EFL写作任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林洪新;初一学生数学运算样例中关键步骤的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何明芮;个体层面的隐性知识认知及显性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凤珍;关于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先锋;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蒋金珍;高中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学生指导的探索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荣秀;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彩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元跃;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玉森;略论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林景芳;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宋春红;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構;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设计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1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