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三维虚拟现实教学实践与意义
发布时间:2021-07-20 14:36
针对"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中有关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时间—空间交错等的思维盲点,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威尔逊旋迥两个实例,总结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所在。将三维动画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进行了技术研发,并制作了三维虚拟现实短视频。通过教学实践应用,引导学生解决了思维惯性所致的思维盲点,对于学生正确认知和准确理解地质时间—空间关系和地质演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在相关教学过程中具有示范和应用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教育. 2020,29(03)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地球圈层结构三维虚拟现实教学视频截图
针对教学难点,我们将威尔逊旋迥的三维动画与VR 技术相结合,将6个演化阶段及其现实实例与动画表现、讲课演示相结合,制作开发出约1"59""的三维虚拟现实教学视频(图2)。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提示学生学习难点,通过短视频演示后,针对上述两个教学难点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布置课后作业。例如,为什么阿尔卑斯与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可以作为威尔逊旋迥消亡期(F)的现实实例(图2)?课堂讨论中通过相关提示,如印度板块、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前、碰撞中和碰撞后,其间有洋、海重建问题等,并为学生列出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三、“地球科学概论”三维虚拟现实几个问题的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三维动画与虚拟现实技术[J]. 林怡晓. 中国传媒科技. 2017(11)
[2]“走近地球”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与思考[J]. 颜丹平,程捷,余晓. 中国大学教学. 2014(02)
本文编号:3293009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教育. 2020,29(03)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地球圈层结构三维虚拟现实教学视频截图
针对教学难点,我们将威尔逊旋迥的三维动画与VR 技术相结合,将6个演化阶段及其现实实例与动画表现、讲课演示相结合,制作开发出约1"59""的三维虚拟现实教学视频(图2)。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提示学生学习难点,通过短视频演示后,针对上述两个教学难点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布置课后作业。例如,为什么阿尔卑斯与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可以作为威尔逊旋迥消亡期(F)的现实实例(图2)?课堂讨论中通过相关提示,如印度板块、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前、碰撞中和碰撞后,其间有洋、海重建问题等,并为学生列出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三、“地球科学概论”三维虚拟现实几个问题的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三维动画与虚拟现实技术[J]. 林怡晓. 中国传媒科技. 2017(11)
[2]“走近地球”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与思考[J]. 颜丹平,程捷,余晓. 中国大学教学. 2014(02)
本文编号:3293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29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