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人”与“非人”——智慧课堂中人的主体性考察

发布时间:2021-09-15 16:00
  人文主义的"人"具有纯洁性、自然性、永恒性的内涵,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具有天然的批判性;后人类主义的"人"则主张排出"人"的概念,纳入"非人",体现为对技术的积极接纳态度。研究从"人"和"非人"的双重视角考察了智慧课堂中"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发现:(1)从"非人"视角看,智慧课堂中的教学主体从永恒的主体转化为流动的主体,从纯洁的主体转化为混合的主体,从自然的主体转化为增强的主体;但从"人"的视角看,人的主体性也面临着"主体虚无""非人主体""主体弱化"的风险;(2)"非人"打开了"人"的空间,这种对"人"的解构正是智慧课堂人性论建构的历史的、逻辑的起点;(3)在构建新的教学主体时,可以打开"人"的概念,接纳更多的"非人",但对"人"的弱化并没有获得伦理上的支持。 

【文章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2020,4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人”与“非人”在智慧课堂的“相遇”
二、追寻:“人”与“非人”在智慧课堂的“相识”
    (一)从“混合”和“赋能”的概念说开去
    (二)从“争议”和“纠结”的态度说回来
三、考察:智慧课堂中教学主体的特征
    (一)从永恒的主体到流动的主体
    (二)从纯洁的主体到混合的主体
    (三)从自然的主体到增强的主体
四、反思:智慧课堂中教学主体的历险
    (一)流动主体还是虚无主体
    (二)人的主体还是非人主体
    (三)增强主体还是弱化主体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慧课堂学习体验:技术赋能身体图式的唤起[J]. 沈夏林,邓倩,刘勉.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9)
[2]以指数思维引领智慧教育创新发展[J]. 祝智庭,俞建慧,韩中美,黄昌勤.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1)
[3]后人类主义对教育的挑战与重塑[J]. 朱彦明.  南京社会科学. 2018(11)
[4]后人文主义:超人还是非人?[J]. 李俐兴.  理论界. 2017(12)
[5]教学媒体:由技术工具论、工具实在论到具身理论的范式转换[J]. 张刚要,李艺.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4)
[6]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美学意味[J]. 陈海.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7]机器、疾病与后人文主义——格雷《拉纳克》中的“人形自动机”解读[J]. 王卫新.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2)
[8]身体、机器与后人类:后人文主义视角下的《救人就是救自己》[J]. 肖明文.  文学理论前沿. 2014(02)
[9]新媒体网络中的个体:被忽视的身体[J]. 李丹丹.  新媒体与社会. 2014(04)
[10]后人类主义:人文主义的消解和技术主义建构[J]. 杨一铎.  社会科学家. 2012(11)



本文编号:3396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396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d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