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试论智能化病理学技术微专业对提高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1-09-22 03:10
  微专业是从就业岗位和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学生职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其设置可以弥补大学专业设置与用人单位技能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病理学技术微专业的设置是对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技能的一个补充,也是对紧缺的病理技术人员队伍的补充。该文结合目前分子与人工智能交叉的时代,智能化病理学技术微课程设置,对于提高临床病理诊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各高校开设病理技术专业提供借鉴。 

【文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0,(48)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设立病理学技术微专业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确诊率和一致性
三、病理学技术微专业结合人工智能为诊断病理学发展带来的重大契机
四、病理学技术微专业培养方案
五、病理学技术微专业课程总体设计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我国病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J]. 吴孟晏,李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20(12)
[2]探讨基于机械类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 梁雄,马将,徐斌,邓元龙,龚峰,伍晓宇.  教育现代化. 2020(33)
[3]我国病理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 卞修武,平轶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9(19)
[4]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J]. 张世豪,冼丽英,高敏,陈志晓.  中国医学创新. 2018(25)
[5]基层医院病理技术水平状况与改进措施[J]. 俞利辉,阮华娟.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09)
[6]二级以上医院病理技术人员现状及需求分析[J]. 陈军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12)
[7]病理人工智能的现状和展望[J]. 许燕,汤烨,闫雯,张益肇,来茂德.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7 (09)
[8]病理技术学科的规范化与质量控制[J]. 董建强,田玉旺.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3(12)
[9]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J]. 吴志川.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19)
[10]上海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病理科技术人员组成状况调查[J]. 金月玲,李晓芳,何钟磊,徐一新.  卫生职业教育. 2012(10)



本文编号:3403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403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e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