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1-04 21:31
  目的:了解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与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关系,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大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对象与方法:应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和卡特尔16PF量表对21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受试人群中心理虐待阳性者45人,占总人数20.83%;忽视阳性者88人,占总人数40.74%;同时遭受有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两因子均分同时≥1)者32人,占总人数14.81%;不同性别的心理虐待和忽视阳性率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2.男性被试心理虐待总均分、责骂均分、恐吓均分三项高于女性被试相应得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3.被试对象虐待阳性组在A、C、F、G、H、Q3、X2、X3等多项个性因素上得分低于阴性组,在L、O、X1三项上得分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4.受试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A、C、E、F、G、H、Q3、X2、X3等个性因素成负相关,与L、O、Q4、X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工具
    2.3 调查方法
    2.4 统计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受试学生的个性特征
    3.2 受试学生儿童期遭受心理虐待和忽视情况
    3.3 虐待和忽视与学生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关系
    3.4 虐待阳性组和阴性组人群个性特征比较
    3.5 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个性特征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受试学生的个性状况
    4.2 受试学生儿童期受虐情况及其与社会人口学特征关系
    4.3 受试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个性特征关系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391名大学生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陈晶琦.  中国校医. 2005(04)
[2]童年创伤和虐待与成年精神障碍[J]. 阎燕燕,孟宪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02)
[3]中国部分城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潘建平,杨子尼,任旭红,王桂香,王惠珊,席卫平,潘玉泉,马葆靖,石淑华,弋花妮,傅平,古桂雄,静进,俞红,李琼昭,李威,喻贵清,马西,武雅俐,黎海芪.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04)
[4]儿童期创伤问卷在中国高校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 傅文青,姚树桥,于宏华,赵幸福,李茹,李英,张艳青.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01)
[5]435名儿童的儿童期虐待问卷调查[J]. 赵幸福,张亚林,李龙飞.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04)
[6]受虐儿童个性特征初探[J]. 杨世昌,张亚林,黄国平,郭果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09)
[7]儿童虐待与忽视问题的国际研究进展[J]. 杨子尼.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3(03)
[8]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对医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J]. 马伟娜,侯公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2(03)
[9]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J]. 蒋立杰,王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06)
[10]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 王秋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05)



本文编号:3569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569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a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