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中职护生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专业认同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2-01-05 13:32
  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归因方式和学习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关系,对中职三个年级的护理学生在专业认同、归因方式和学习倦怠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了解中职学校护生学习倦怠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影响模式,希望能够为学校降低学生学习倦怠提供一个全新的参考角度,并以此为基础为我国当前护理教育事业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护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归因方式问卷(MMCS)》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HSSB)》,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316名护理学生进行了调查,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1)不同年级中职护生在归因方式上不存在差异,但在成功外部归因、失败内部归因上存在年级差异。(2)中职护生专业认同处于较高水平,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边缘显著;在专业认识、专业价值因子上存在年级差异。(3)学习倦怠总分及其各个因子在不同年级上均有显著差异,且一年级、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二年级学生,总体来看,中职护生无学习倦怠发生率87%,中轻度学习倦怠发生率12.7%,重度学习倦怠发生率0.3%,但在学习低效能感这个因子上表现出较高...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综述
    1.1 核心概念界定
        1.1.1 归因和归因方式
        1.1.2 专业认同
        1.1.3 学习倦怠
    1.2 归因方式
        1.2.1 归因理论
        1.2.2 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
    1.3 专业认同
        1.3.1 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1.3.2 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
    1.4 学习倦怠
        1.4.1 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
        1.4.2 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第2章 问题提出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实践意义
    2.4 研究步骤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査阅
        3.2.2 问卷调查
        3.2.3 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
        3.4.1 中职护生归因方式、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的一般情况
        3.4.2 中职护生归因方式、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分析
        3.4.3 中职护生归因方式各维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3.4.4 中职护生专业认同各维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3.4.5 中职护生学习倦怠各维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3.4.6 中职护生归因方式与专业认同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3.4.7 中职护生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3.4.8 中职护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3.4.9 中职护生归因方式、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相关分析
        3.4.10 中职护生专业认同在归因方式和学习倦怠的中介效应分析
    3.5 典型个案访谈
第4章 研究讨论
    4.1 中职护生归因方式、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的结果讨论
        4.1.1 中职护生归因方式、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的现状
        4.1.2 中职护生归因方式、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
    4.2 中职护生归因方式、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的相关讨论
        4.2.1 中职护生归因方式、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的相关关系
        4.2.2 专业认同在归因方式和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
第5章 研究结论
第6章 对策与建议
第7章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创新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护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HSSB)
附录三 归因方式问卷(MMCS)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调查分析[J]. 代景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08)
[2]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和学业倦怠分析[J]. 周静.  中国学校卫生. 2012(09)
[3]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J]. 胡俏,戴春林.  心理科学. 2007(01)
[4]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 安芹,贾晓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02)
[5]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杨丽娴,连榕.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02)
[6]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问题探析[J]. 陈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7]对护士职业态度和测量意义的理论探讨[J]. 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02)
[8]护理本科生专业观调查[J]. 吕探云,陈美泉.  护士进修杂志. 1999(10)
[9]运动归因研究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综述)[J]. 栾少君,阎万军,田宝.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6(03)
[10]浅谈高校学生的精神疲劳与自身调节[J]. 张志强.  文科教学. 1994(02)

硕士论文
[1]江苏省高职护生职业认同与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 王艳.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2]初中生归因方式、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D]. 张琪.新疆师范大学 2015
[3]高校护理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D]. 杜丽花.河北师范大学 2013
[4]高师生的专业认同及其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D]. 毛兴永.重庆师范大学 2011
[5]高等院校护生专业认同对学习倦怠的影响[D]. 姜芬.南华大学 2010
[6]中学生学习归因的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 史海云.苏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70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570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1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