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行为成瘾理论及文献,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运用心理统计和测量的方法编制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并结合自尊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为研究工具,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考察自尊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对手机依赖者进行干预,借此探索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的干预方法,从而对预防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提供思路和可操作性的指导。研究结果表明: 1、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由强迫性,戒断性,冲突性三个维度构成,共13题,累积贡献率为:63.27%,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各维度的Cronbacha系数在0.70~0.81之间;问卷显示了较好的内容效度,在结构效度上,结构模型与数据拟合较好,RMSEA=0.072,IFI、CFI、NFI、GFI在0.901~0.945之间。各维度之间中等程度相关0.311~0.632,且小于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0.763~0.878。问卷显示了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大学生手机依赖总体上呈正态分布,根据统计学标准和经验,,48分为手机依赖的得分,占抽样的7.07%,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上的感受性要大于对实际生活中造成的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上,男女无显著差异;在年级上,只有一年级和三年级存在显著差异。 3、手机依赖及其各维度与自尊和社会支持及其维度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程度有显著负相关,但与主观支持无显著相关。对手机依赖高低分组后,手机依赖高分组比手机依赖低分组显示了较低的自尊得分和较低的社会支持及其维度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得分,且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在主观支持上没有显著差异。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尊和客观支持对手机依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01,p0.01),说明低自尊和缺乏客观支持的大学生更容易手机依赖。 4、采用以行为训练结合自我成长的团体模式可以改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和自尊水平。
【关键词】:成瘾行为 手机依赖 自尊 社会支持 团体心理辅导
【学位授予单位】:漳州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12-26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研究现状12-23
- 1.2.1 成瘾12-14
- 1.2.2 手机依赖14-17
- 1.2.2.1 手机依赖的定义14-15
- 1.2.2.2 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15-17
- 1.2.3 自尊的概述17-18
- 1.2.3.1 自尊的概念17
- 1.2.3.2 自尊的结构17-18
- 1.2.3.3 自尊的测量18
- 1.2.4 社会支持的概述18-19
- 1.2.4.1 社会支持的概念18-19
- 1.2.4.2 社会支持的测量19
- 1.2.5 成瘾与自尊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19-20
- 1.2.5.1 成瘾与自尊的相关研究19-20
- 1.2.5.2 成瘾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20
- 1.2.6 团体心理辅导20-23
- 1.2.6.1 团体心理辅导的概述20-21
- 1.2.6.2 团体心理辅导与成瘾的干预研究21-22
- 1.2.6.3 团体心理辅导与自尊的相关研究22-23
- 1.3 问题提出23-26
- 1.3.1 存在的不足23-24
- 1.3.2 问题的提出24-26
- 第二章 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的的编制26-38
- 2.1 问卷的理论构想26
- 2.1.1 研究目的26
- 2.1.2 研究假设26
- 2.2 项目的收集与编制26-27
- 2.3 问卷的预测27-32
- 2.3.1 被试27
- 2.3.2 初步项目分析27-28
- 2.3.3 探索性因素分析28-32
- 2.4 信效度检验32-34
- 2.4.1 被试32
- 2.4.2 研究工具32
- 2.4.3 信度分析32
- 2.4.4 效度分析32-34
- 2.5 讨论与分析34-35
- 2.5.1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维度34-35
- 2.5.2 验证性因素分析35
- 2.5.3 信度和效度35
- 2.6 结论35-38
- 第三章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自尊及社会支持的关系38-48
- 3.1 研究目的38
- 3.2 研究假设38
- 3.3 研究方法38-39
- 3.3.1 研究被试38-39
- 3.3.2 研究工具39
- 3.3.3 数据处理39
- 3.4 结果与分析39-43
- 3.4.1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特征39-40
- 3.4.2 手机依赖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比较40-41
- 3.4.3 手机依赖与自尊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41
- 3.4.4 不同水平的手机依赖在·自尊上的差异检验41-42
- 3.4.5 不同水平的手机依赖在社会支持上的差异检验42
- 3.4.6 自尊、社会支持对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42-43
- 3.5 讨论与分析43-46
- 3.5.1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特征43
- 3.5.2 手机依赖的在性别、年级差异的比较43-44
- 3.5.3 手机依赖与自尊及社会支持的关系44-46
- 3.6 结论46-48
- 第4章 对手机依赖大学生的团体干预研究48-60
- 4.1 本研究设计依据及研究假设48
- 4.2 研究方法48-51
- 4.2.1 研究对象48-49
- 4.2.2 研究工具49
- 4.2.3 团体心理辅导课程设计49-51
- 4.2.4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程序51
- 4.3 数据统计方法51
- 4.4 结果分析51-53
- 4.4.1 干预前实验组、控制组差异性比较51
- 4.4.2 干预后实验组前测、后测差异性比较51-52
- 4.4.3 干预后控制组前侧、后测差异性比较52
- 4.4.4 干预后实验组、控制组差异比较52-53
- 4.5 效果评估53-57
- 4.5.1 团体成员反馈53-57
- 4.6 讨论与分析57-60
- 4.6.1 认知得以改善57-58
- 4.6.2 行为训练58
- 4.6.3 自尊水平的提高58
- 4.6.4 良好的团体氛围58-60
- 第5章 本文的总结论、创新点和不足60-62
- 5.1 研究的总结论60
- 5.2 研究的创新点60-61
- 5.3 研究的不足61-62
- 参考文献62-72
- 附录72-82
- 致谢82-8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宏艳;;社会支持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陈少华;刘文兴;宋立娜;;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短信的相关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3 刘荣星;;大学生患上手机依赖症[J];记者观察(上半月);2010年12期
4 匡文波;;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6年07期
5 秦曙;;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与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年02期
6 ;我国手机用户达9.30亿3G用户总数达8719.9万[J];电信网技术;2011年09期
7 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任亮宝;舒跃育;;自尊心理及其相关研究的综述[J];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黄才炎;严标宾;;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纯;[N];健康时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瑶;自尊、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冯如;用核心自我评价矫正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辅干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3 付爱兵;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和学习动机对其学业倦怠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4 杨彦平;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宏坤;中学生主观社会支持、自尊与道德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军;大学生网络成瘾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7 吴玲;自尊团体训练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性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谢宸;男性银屑病患者的自尊团体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58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