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学优生和学困生内隐自尊发展研究及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5-24 08:15

  本文关键词:学优生和学困生内隐自尊发展研究及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有关的心理教育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自尊是一种对自我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评价和体验,而内隐自尊则是对自我的一种内隐态度。近年来,内隐自尊特别是中学生内隐自尊的研究成了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 众多研究都证明了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尤其是情绪方面的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且复杂的关联。本研究旨在从内隐自尊与年级和学业水平这两个变量关系的角度探讨中学生内隐自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中学的80名学生,进行内隐自尊测量。被试年龄在13到17周岁之间,男女各半,均报告身体健康,视力正常,为右利手且会熟练操作计算机。最终收集到61份有效数据,其中男生31份,女生30份。研究以年级和学业水平为分组变量,采用阂下评价性启动任务范式,收集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本研究表明: (1)“我”启动条件下,个体对积极目标词的反应速度明显快于对消极目标词的反应速度。“他”启动条件下,两者几乎没有差异。说明个体普遍将自我与积极词性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内隐自尊。 (2)不同年级中学生内隐自尊保持稳定,表明个体内隐自尊到了中学阶段已发展成熟。建议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对各个年级学生可以进行相同模式的内隐自尊影响。 (3)学优生与学困生内隐自尊水平无差异,表明两者的自尊发展水平相当。建议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同模式的自尊影响。
【关键词】:学优生 学困生 内隐自尊 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9-28
  • 1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9-10
  • 1.1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9
  • 1.1.1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9
  • 1.1.2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9
  • 1.2 自尊与心理健康教育9-10
  • 2 自尊的概述10-20
  • 2.1 自尊的定义10-12
  • 2.1.1 情感、评价取向10-11
  • 2.1.2 差距取向11-12
  • 2.1.3 目标取向12
  • 2.2 自尊的结构12-15
  • 2.3 自尊的发生15-17
  • 2.4 自尊的研究方法17-18
  • 2.4.1 Rosenberg自尊量表17-18
  • 2.4.2 青少年一般自尊量表18
  • 2.5 中学生自尊的研究进展18-20
  • 2.5.1 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19
  • 2.5.2 自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19-20
  • 3 内隐自尊概述20-28
  • 3.1 内隐自尊的定义20-21
  • 3.2 内隐自尊现象21-22
  • 3.2.1 实验性内隐自尊效应21-22
  • 3.2.2 原生性内隐自尊效应22
  • 3.2.3 次级内隐自尊效应22
  • 3.3 内隐自尊的研究方法22-25
  • 3.3.1 内隐联想测验23
  • 3.3.2 Go/No go联想任务(GNAT)23-24
  • 3.3.3 评价性启动任务24-25
  • 3.3.4 Stroop颜色命名任务25
  • 3.4 中学生内隐自尊的研究进展25-28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28-33
  • 1 问题提出28-31
  • 1.1 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教育28
  • 1.2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28-29
  • 1.3 自尊的普遍存在性29-30
  • 1.4 中学生内隐自尊发展30
  • 1.5 中学生内隐自尊与学业水平的关系30-31
  • 2 研究假设31-32
  • 3 研究意义32-33
  • 3.1 理论意义32
  • 3.2 实践意义32-33
  • 3.2.1 研究中学生内隐自尊发展的实践意义32
  • 3.2.2 研究学优生和学困生内隐自尊发展的意义32-33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33-40
  • 1 研究目的33
  • 2 研究方法33-36
  • 2.1 被试33-34
  • 2.2 实验设计34
  • 2.3 实验的仪器34
  • 2.4 阈下评价性启动任务的程序设计34-35
  • 2.4.1 刺激材料34-35
  • 2.4.2 组合设计序列及其程序35
  • 2.5 实验实施35-36
  • 2.6 数据处理36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6-40
  • 3.1 反应时36-37
  • 3.2 内隐自尊37-40
  • 第四部分 讨论40-46
  • 1 对自尊普遍存在性理论的认识40-41
  • 2 中学生内隐自尊的发展41-42
  • 3 中学生内隐自尊与学业水平的关系42-43
  • 4 对内隐自尊研究方法的看法43-44
  • 5 本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44-46
  • 第五部分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1
  • 后记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泓;张春妹;;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张镇,李幼穗;青少年内隐与外显自尊的比较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3 丛晓波,田录梅,张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1期

4 陈燕;;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不一致性的研究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0年20期

5 黄敏儿;自尊的本质[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6 张向葵;丛晓波;;自尊的本质探寻与教育关怀[J];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7 答会明;大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学业、人际成败归因特点的关系研究[J];兰州学刊;2000年06期

8 孙凤华;;沿海与内地儿童自尊发展特点:以学业因素为基准[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魏运华;自尊的结构模型及儿童自尊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3期

10 张文新;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阳泽;自尊需要的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高郑玉;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锦;高中生不同类型的高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晓芳;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社交回避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邓文君;不同自尊水平青少年的自我防御方式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慧敏;初中生考试焦虑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红敏;初中生自尊发展及其干预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馨;初中生自尊、成就动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学优生和学困生内隐自尊发展研究及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90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b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