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清理与批判
本文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清理与批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学的标准已经不能作为判断叙事的唯一标准,人文研究的立场正成为评价教育叙事的新的尺度。教育研究不仅要揭示客观知识,更需要提供对教育的看法、态度和立场。叙事研究正在为真理的客观性提供另一种表达方式,将教育的故事经验变成可以分享的主观想象,将寻找教育的规律变成教育的意义诠释,将叙事的结果从研究的终点变成进一步反思的起点。因此,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一种教育研究,而且同时也应当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研究。它既有规范性研究的可能性,又有规范性研究的标准性,同时还有规范性研究的结构性。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教科院;
【关键词】: 教育叙事 叙事研究 研究方法
【基金】: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知识转型与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项目编号:10yjc880103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叙事研究是不是一种教育研究,叙事方法是不是一种研究方法,是我们今天需要重新确认的问题。当我们走进叙事过程并体验叙事时,才有可能做出回答。就哲学方法而言,教育叙事应当是现象学的一种方法。那种能够靠近教育现象,让现象得到表达的叙事,就一定同时也是一种研究,而能提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碧珍;邹生根;;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叙事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4期
2 傅京;;简议“教育叙事”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3 王凯;屈娜娜;;批评与辩护——教育叙事研究新进展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5期
4 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3年09期
5 刘万海;;教师叙事研究的误区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12期
6 孟亚玲;魏继宗;;教育叙事研究的现状与思考——对我国2002年以来教育叙事研究的统计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Z1期
7 刘京平;;教育叙事的弊病与诊疗[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年11期
8 詹捷慧;;教育叙事的真实追求[J];今日教育;2007年02期
9 万婷婷;;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成长[J];山东教育;2008年35期
10 罗卫华;;光彩绽放下的教育叙事病症与诊疗[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赣洪;危文斌;;教育叙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施铁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叙事方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随洁英;郝武敬;;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叙事心理治疗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马克·第帕普;;谈谈世界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齐梅;;论教育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8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以《教育与经济》杂志为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刘静;;教育史学的想象力——后现代史学观与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田宝宏;;“面向生活”的教育研究成果评价问题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 健;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华东师范大学 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华东师范大学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袁小燕;教育叙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N];贵州民族报;2006年
5 李岚;教育叙事如何写?[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微;倡导“且思且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上海师范大学 黎加厚 郜云雁 余冠仕;博客为何能够博得教师的青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康丽;需要专业引领 也需要行政推动[N];中国教师报;2007年
9 记者 刘廷艳;有效促进教师叙事研究[N];协商新报;2008年
10 山东省广饶县花官乡中心小学 杨国新;“罗曼蒂克”的教育叙事能否经得起拷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德全;论教育叙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醒东;事件·场景·交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黄瑾;农民城的教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薛晓阳;学校制度情境中的学生道德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叶正波;教育议事会:一个微观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海玲;制度下的教师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艳;教育叙事文本的分析与解读[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凤琴;对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姚红玉;我的新教师生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范敏;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叙事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屈莹莹;农村教师劳动报酬之叙事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戴华群;批判反思型教师教育叙事方法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邓朝珍;专家型教师个人教育理论的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余祖应;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韩鑫桐;高中女生异性交往过密问题的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敏;教师个人课程观的形成[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清理与批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3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