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问题和社会支持度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问题和社会支持度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行为问题与个性特征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某监狱选取服刑人员(已服刑3年以上)未成年子女20名为实验组;另外采用最大限度配对法选取20人为对照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对两组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实验组受试除了心身障碍维度外,其他维度的平均秩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神经质平均秩次大于对照组的,而掩饰性的平均秩次小于对照组的(P均0.05)。2)实验组受试冲动多动行为问题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与支持利用度呈正相关(P0.05);精神质维度与主观支持以及内外倾维度与客观支持分别呈负相关(P0.05)。3)支持利用度对冲动多动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2,P=0.02);主观支持对精神质维度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48,P=0.03)。【结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多种行为问题和个性不良因素明显,社会支持对其行为问题和个性特征具有影响。
【作者单位】: 山东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山东潍坊奎文区教育局;山东潍坊监狱;
【关键词】: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性格特征 问题行为 社会支持 配对研究
【基金】:山东潍坊科技局课题(200803070)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已经受到司法部门和社会救助机构越来越多的关注[1]。国外的研究显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表现有认知能力降低、同伴关系不良、暴力甚至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一些内化问题(如焦虑,抑郁、退宿、多动、过度警觉等)[2-4]。但国内对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浙宁,冯萍;服刑家庭子女生活状况及发展需求调查[J];青年研究;2005年06期
2 李慧民;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3期
3 刘霞;范兴华;申继亮;;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3期
4 白丽英;刘新玲;黄孔汉;;善恩园小学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人格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9年01期
5 徐琴美;徐慧颖;王婷;;高中生问题行为的学生-家长-教师三视角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谭先明;罗冬林;;运动员大学生与非运动员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4 孙莹莹;;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田晓霞;王艳蓉;潘玉进;;留守儿童心理学角度的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李东斌;赖月月;;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贾云;;推行学校社会工作制度 强化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服务[J];党史文苑;2010年14期
8 冯永辉;杨娟;宋灿;;大学生社会支持、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9 雷鹏;陈旭;关幼萌;;中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述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刘新玲;张金霞;杨优君;;中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的理论与实践比较[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渐;谭曦;吴朝阳;张杰;张靖;孔军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黎春娴;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及其对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5 彭淞;基于东方管理五缘关系视角的人格与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2 赵倩;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归因风格对大专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强成文;缺失与重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纯灿;农村留守青少年价值观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吴倩岚;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阳毅;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程葵;长沙地区大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汪雪莲;大学生综合人际关系状况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静,马渝根,孙萍,张晓萍,高志琼;成都SOS儿童村与成都儿童福利院儿童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华西医学;2002年02期
2 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3 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4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5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6 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崔小梅,郑权,吴洁;文科、理工科、体育类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调查[J];体育学刊;2002年06期
8 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5期
9 方晓义;青少年关于抽烟、饮酒的危害认识及其对青少年抽烟、饮酒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年02期
10 邓世英,刘视湘,郑日昌;西方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理论及其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刚;;小学生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初探[J];班主任;2006年02期
2 周凯,余小鸣,叶广俊;中学生问题行为与课业负担[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3期
3 文哲;;全面认识孩子的心理适应不良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1年09期
4 刘毅玮 ,封文波 ,韩宏莉;河北省沧州市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0期
5 周丛笑;;矫正幼儿问题行为的三个环节[J];早期教育(教师版);1993年11期
6 韩骢,,余小鸣,叶广俊;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因素结构及其跨性别和跨年龄一致性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02期
7 王晓霞;;张掖市355名初中生问题行为调查及结果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2010年10期
8 李正坤;幼儿的问题行为及纠正方法[J];宁夏教育;1990年11期
9 叶春芳;体育教学中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调控[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马向真;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与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广文;董琛;张芳;;大学生对鲁、豫、沪、黑四地人口性格特征刻板印象的内隐观探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常微微;苏虹;王忱成;单晓伟;韩琴;徐志伟;伍佳玲;;初中生早期问题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3 品格研究协作组;;学生的问题行为与品格形成[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4 但菲;王红艳;;幼儿问题行为的分析与矫治—心理学视野下的剖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富才;;大学生的问题行为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莉;邹泓;;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网络成瘾与日常问题行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叶桂青;;青春期前少年问题行为及团体箱庭干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孙柳青;;城乡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徐晓飞;;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家庭干预模式[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方晓义;万晶晶;邓林园;李一飞;;父母监控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保明;闯关东与东北性格的形成[N];协商新报;2007年
2 杜沙珍;吃相与性格[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3 乔颖;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老话真有科学根据[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袁睿;哪些性格人易被“压伤”[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尚舍;十种性格易被“压伤”[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唐闻佳;打败“拖延症”,你有高招吗[N];文汇报;2010年
7 章睿齐;男人要学会摆脱[N];安徽经济报;2005年
8 王国荣;地域如何影响人的性格[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章睿齐;成功男人如何摆脱心累[N];健康时报;2005年
10 江苏省常洲市德安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主任 袁浩龙;“怕”也是病[N];中国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晓琴;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何洁;婴儿生气情绪及其对行为发展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9年
3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向秀英;中小学学生心理虐待及受虐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佳玲;安徽省某农村地区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2 常微微;安徽省某地区中学生早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叶桂青;青春期前少年问题行为及箱庭干预[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建英;初中生道德脱离的特点及其与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文婧;幼儿问题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梅;初中生的发展资源与学业适应及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静鑫;4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教养方式对其8岁问题行为的预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邢晓沛;父母体罚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小学儿童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建萍;农村中学生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罗春燕;壮族、汉族青少年友谊质量、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问题和社会支持度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8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3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