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0 09:20

  本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表明,在助人行业中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教师也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之一。职业倦怠的危害不可小觑,它不仅对教师的身心影响巨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职业困扰,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本文认为,教师是高校教育事业的执行者,,防止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地方高校科学、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形势为背景,调查研究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并结合实际提出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研究思路具体为:首先,对国内外现有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和实际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甄别、界定;其次,开展问卷调查,对研究对象的职业倦怠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明确其主要表现、危害以及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心理因素等角度提出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通过研究,本文明确了以下问题:①地方高校英语教师普遍面临职业倦怠,其程度为中等强度;②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有职业高期待、工作压力大、内部自我加压、外部支持缺失等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③地方高校英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表现者,却不是完全的责任者,解决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宏观方面、高校管理方面及教师个人方面的整体联动。
【关键词】:地方高校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职业倦怠
【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9;G4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第1章 绪论7-13
  • 1.1 研究的缘起7-8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8
  • 1.2.1 研究目的8
  • 1.2.2 研究意义8
  • 1.3 相关概念界定8-9
  • 1.3.1 职业倦怠8-9
  • 1.3.2 教师职业倦怠9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4.1 国外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9-10
  • 1.4.2 国内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10-11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11-13
  • 1.5.1 研究思路11
  • 1.5.2 研究方法11-13
  • 第2章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阐述13-15
  • 2.1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内涵13-14
  • 2.2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14-15
  • 第3章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实证调查研究15-22
  • 3.1 调查对象与方法15
  • 3.1.1 调查对象15
  • 3.1.2 调查工具——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15
  • 3.1.3 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15
  • 3.2 调查结果15-21
  • 3.2.1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16
  • 3.2.2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上的差异16
  • 3.2.3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16-17
  • 3.2.4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在年龄上的差异17
  • 3.2.5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在职称上的差异17-18
  • 3.2.6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在学历上的差异18-19
  • 3.2.7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在工作年限上差异19
  • 3.2.8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在任职上的差异19-20
  • 3.2.9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在收入上的差异20
  • 3.2.10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在是否住校区内的差异20-21
  • 3.3 调查结论21-22
  • 第4章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22-25
  • 4.1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22
  • 4.2 基于专业发展的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22-25
  • 4.2.1 外部因素22-23
  • 4.2.2 内部因素23-25
  • 第5章 基于专业发展的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对策25-31
  • 5.1 从外部因素研究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对策25-28
  • 5.1.1 社会宏观层面25-26
  • 5.1.2 学校管理层面26-28
  • 5.2 从自身因素研究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对策28-31
  • 5.2.1 教师个人要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体28-29
  • 5.2.2 给予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以不同的支持29
  • 5.2.3 着力构建研习共同体,打破专业隔绝29-30
  • 5.2.4 建立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30-31
  • 第6章 展望31-32
  • 6.1. 研究不足31
  • 6.2 研究展望31-32
  • 参考文献32-36
  • 附录36-38
  • 致谢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试析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王彬;;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李纯丽;杨丽丽;;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与干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4期

4 刘鲁蓉;;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干预[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刘新荣;;基于组织支持理论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李春华;张守臣;宋文琼;;私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特点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邢金萍;;教师职业倦怠的背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杨卫星,吕佳;教师工作倦怠与管理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林浩;;学习型教研组与教师专业发展[J];江西教育;2007年03期

10 陈玉焕;冯晶;董晓倩;;河南省高校教师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丽萍;中学教师生存状态及改进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文;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2 刘陈陵;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文巧平;反思性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吕莉;高校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周彦良;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罗东山;湖北省高职院校公共课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与其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晓艳;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朱志梅;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胡颖;福建省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雪丽;陕西理工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8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38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d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