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学校教育的公共性危机与学校公民教育困境

发布时间:2017-06-11 07:10

  本文关键词:学校教育的公共性危机与学校公民教育困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学校教育的公共性不仅意味着公民培养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公共使命,而且昭示着学校教育是学生公民精神养成的有效方式。然而,当前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教育私利性倾向、教育不公平与自我封闭现象及学校公共生活的无序等共同冲击着学校教育的公共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公民精神养成。从公民精神养成的角度看,需要从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鼓励家长、公众积极参与学校事务,营造学校公共生活等方面来保障学校教育的公共性。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学校教育 公共性 公共生活 公民精神
【基金】:杜时忠主持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学校制度生活研究”(NCET-10-04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构学校制度生活,培育现代公民精神”(BEA110033)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为民主社会培养公民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而学生公民精神养成是学校公民教育的中心。公民精神是一种与公民公共生活相关联的品质,公民可以通过地方自治、投票选举等公共生活来养成与呈现公民精神。让学生具备公民精神,意味着学生不仅要理解这一品质,更要在学校生活中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阮成武;;义务教育的私益性及其私事化倾向的遏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1期

2 蒲蕊;;公共利益:公共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01期

3 袁祖社;;“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汪才明;论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葛贤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于忠辉;论教育生态平衡与素质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李红英;三种主流课程观的演进及其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朱丽;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8 李太平;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及其思想根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9 胡卫平;国外思维培育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10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伟;创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邢颖;禁止证券欺诈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夏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婧;战后美国合作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4 毕雁英;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关联因素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唐玲;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6 温永权;深圳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建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大鸣;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及发展对策——体育的迁移价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庾成日;论行政自由裁量权[D];延边大学;2001年

9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向玉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雅风;;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李广舜;;国内外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成果综述[J];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02期

4 张康之;论“公共性”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实现[J];东南学术;2005年01期

5 王一涛,安民;“教育是公共产品”吗?——对一个流行观点的质疑[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5期

6 范先佐;“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4期

7 陈桂生;略论学校性质演变的轨迹[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1期

8 周峰;试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9 王太高;公共利益范畴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10 张亚泽;;公共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公民之维[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等等;;新自由主义对公共教育发展的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6期

2 姜天海;;学校公共性的弱化与“补课夏令营”的盛行——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康永久[J];中国教师;2011年15期

3 潘希武;;基于学校属性的现代学校制度设计[J];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4 樊改霞;;现代公共教育的制度转型:公共性的失落[J];教育导刊;2008年04期

5 范高林;现代教育公共性导致的两个问题——私利性与偶然性的缺失[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0期

6 卢宝祥;;现象与意义之间的边——立基于教育竞争及其限度分析[J];教育科学;2006年03期

7 余雅风;公共性:学校制度变革的基本价值[J];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8 鲍传友;邓涛;;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的公共性[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3期

9 郭凯;;实现义务教育公共性是政府的责任[J];理论视野;2008年08期

10 裴利萍;;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共性问题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东;黄连芳;;新时期农村学生家访的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李刚;;小心,学生“自杀性”行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春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学校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浅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衰减问题研究——以中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佐藤学;;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危机与改革的构想[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胡辛人;;关于写作《浅论华中敌后的干部学校教育》一文的几点体会[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7 李光辉;;新时期学校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4年

8 史新琼;;浅谈教育科研档案管理[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9 刘传德;;外国学校管理史话(三)——古希腊罗马的学校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张捷夫;;清代山西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占民;发挥学校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N];青岛日报;2006年

2 程方平;让孩子得到心悦诚服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刘玉江;新课程改革与校长角色定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周静文;两条“吃苦”新闻的警示[N];新华日报;2006年

5 记者 赵婷;小学初中每班不应超过40人[N];北京日报;2005年

6 城区五一路小学 陶河清;对“和谐校园”的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7 夏莲花;家校沟通障碍在哪里?[N];文汇报;2006年

8 巴山;应将民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从“小古辍学”说起(下)[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本版撰稿 记者 吴俊斐;学生寄宿出现低龄化现象[N];金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青;县域内义务教育管理公共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茂聪;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利萍;论市场经济对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性的侵蚀及其救治策略[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汉珍;丁丁为什么在家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明朝;梁漱溟的教育思想(1915-1945)[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朝晖;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调查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冯绮云;我国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丽燕;宗教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芳;学校服务社区的功能缺失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8 关玉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与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8年

9 吴继军;明代学校教育及其功能的拓展[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学校教育的公共性危机与学校公民教育困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41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6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