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材”到“立人”:近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题转换
本文关键词:从“造材”到“立人”:近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题转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无论是教育的启蒙任务还是教育的救亡任务,它们的落脚点都是"兴学校"以"育人才",但所育之"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则有着不同的理解。救亡范式下的教育变革把人理解为器物之材,仅仅关注人作为手段的工具性价值,把人培育成为民族救亡之"材"料。随着启蒙精神的深化,教育变革开始关注到人本身作为一种自足性的目的而存在。近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题也逐渐从培养"器物技艺"层面上的救亡"造材"转换到"思想文化"层面上的觉醒"立人"。教育要以唤醒民众的自主自觉意识为己任,要"使人成人",而不能"使其成为器"。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社会混乱与专制统治的影响,近代中国教育的启蒙立人之理想一次又一次停留于观念层面。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 救亡造材 启蒙立人 觉醒国民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启蒙问题研究”(12YJC88002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教师教育变革下的教育学学科使命研究”(11SZYB02)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无论人们对现代化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也不论人们对现代化持有一种怎样的态度,毋庸置疑的是,现代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实现现代化已然成为人类发展的目标所在。正如罗兹曼所言,“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娄岙菲;;从取士到育才——癸卯学制的落实与社会人才基础的变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2 徐嘉;;“体用”范式下的近现代伦理启蒙[J];中国哲学史;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马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试论《时务报》内讧[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6 叶建;;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7 鲁卫东;;制度设计与实践的背离——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初探[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8 方维保;江山依旧,才人辈出──张恨水、金庸比较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李平;梁启超哲学思想四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项念东;梁启超的“诗史”观——《饮冰室诗话》的若干诗学思想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孙殿玲;;论美与过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4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5 肖承罡;;万木草堂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司洪昌;;晚清的学校和教育图景扫描——一位俄国人1907年的纪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李海星;;“国民性”批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9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胡玉海;;中国现代社会思潮的特点[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宁;中国海关中的德国之声1861-191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鹏;个人品德的建设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鑫佳;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年
8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9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小娇;罗振玉与古器物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海燕;;教育现代化[J];江苏教育;2007年19期
2 王学文 ,尚继文;论中国教育现代化中的依附性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7期
3 江苏省陶研会课题组;;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江苏教育现代化研究报告[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1999年05期
4 吴柳;现阶段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及实施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5 王铁军;;周恩来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现代化[J];群众;1997年07期
6 ;第二届“珠江三角洲教育实践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J];教育评论;1995年02期
7 吴柳;现阶段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及基本实施对策[J];北京教育;1995年Z2期
8 傅维利,张桂春;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负累[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1期
9 蓝光荣;;关于教育现代化的思考[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10 程少波;二十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论纲[J];教育科学;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琦;;试析留日学人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2 肖忠生;;论严复与中国近代教育[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3 杨学新;;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4 陈桂生;;略论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以今度古”现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胡艳;;清末绅士阶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王红;;论中国近代教育文献的基本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宋荐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的渊源和基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杜成宪;;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诸惠芳;刘立德;;教育史学科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前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孟旭;;张之洞教育思想发展阶段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YMG记者 凌云鹏;晚清登州:中国近代教育的摇篮[N];烟台日报;2010年
2 陈杰 卜瑜 邓柱峰;国家竞争在“民智”而非“腕力”[N];广州日报;2011年
3 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 张志祥 李满国;批判素质——21世纪教师应有的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雷泓霈;唤回流失的理想教育[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周洪宇;农村义务教育应免费[N];人民日报;2003年
6 扬州大学 陈景春;昌明丰瞻的江苏教育史[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丁昌桂;行进在理想与现实的连接线上[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8 ;免费! 免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齐冬 实习生 孙浩 摄影 袁鹏;共享一片蓝天[N];济南日报;2005年
10 ;1904-2004,现代教育,激荡百年[N];人民政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金木;启蒙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广勇;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杨建华;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列盈;论“中体西用”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霞;中国近代教会女校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宋军;试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梁云;张之洞与近代中国教育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雷亮;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对1915-1927年教育变革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谭运启;陶行知人本教育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6 卢浩;中华教育改进社[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蔡承浩;埃及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马泽民;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动[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10 汪汝云;西方平等教育观在侨乡的影响与实践[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从“造材”到“立人”:近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题转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5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