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特征及其本土化
本文关键词: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特征及其本土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尔伯格作为道德发展理论的创始人,开拓了皮亚杰所提出的道德发展思想,将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创造了更加全面、系统的德育教育原理,并将其引入教育实践。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具有阶段性、层递性、交互性和探源性特征,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实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本土化,应实施的举措为:根据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适时引导;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以鼓励为主,以批评为辅;端正儿童行为动机,不断提高其自律水平。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科尔伯格 皮亚杰 道德发展观 本土化 儿童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一、科尔伯格对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完善科尔伯格(1927-1987),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开拓者,并被誉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他鉴于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研究的缺陷和不足,在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及道德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章竞思,王福兰;关于心理测量本土化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02期
2 郭本禹;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科尔伯格的道德类型说评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任强;郑信军;胡瑜;;继承与超越:道德认知发展研究的演变[J];心理研究;2008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纯红;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王艳;;道德教育蕴涵价值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鲁延安;;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4 张雪飞;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王东;;学校管理是诚信观培养的特殊途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孔瑞婷;科尔伯格理论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臧宏;;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逻辑基点[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南晶;;民办英语学校也应注重德育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5期
9 周作宇;道德教育:理论及其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10 廖小平;张长明;;论涂尔干道德教育论及其主要特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雄;朱正标;;重建学校公共生活——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彭建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竞晗;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娇娇;医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姜瑞云;大学生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研究及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由丽;网络时代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丽娟;数学课堂人文价值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珏子;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道德宽容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孙在福;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黄洪霖;过云的家,现在的家,,未来的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燕霞;曾经的女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卫,刘玉新;皮亚杰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2 杜雄柏;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陆士桢;浅谈面向21世纪的青少年品德教育[J];道德与文明;1998年06期
4 李伯黍,李正云;道德发展: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4期
5 张文新;论观点采择及其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6 邓赐平;领域特性观:领域普遍观的对立或补充?[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7 李亮学;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8 郭本禹;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科尔伯格的道德类型说评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9 郭本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心理学思想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10 李正云 ,李伯黍;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春琼;领域、背景与文化: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颖;;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对我国开展德育工作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2 章小兰;李明蓉;;论科尔伯格道德教育视域中的师生关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10期
3 邱燕;;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德育方式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9年32期
4 王红军;;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5期
5 赵癸萍;;科尔伯格德育思想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李江,李微;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述评及启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7 蒋一之;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8 陶云,刘艳;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的批评之批评[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刘长城,张向东;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1期
10 杨雪;论皮亚杰对活动教学法的贡献[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珍;;基于网络的本土化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及模式的探讨[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张宝林;;论中国高校心理咨询的本土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杨小微;;美日教育本土化变革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李情;;学校“再生产理论”本土化的几个问题[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高天明;;我国近代教学方法变革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高艳侠;;对数字化环境中教学的几点认识——数字化教学手段分析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7 吴元训;;皮亚杰教学理论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文奎;张丽;;皮亚杰的教育革新思想初标[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鸿义;李坚评;;高校心理咨询本土化的文化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邵渭溟;金蕴玉;张鞠华;陈德煜;韩雪贞;;4—8儿童逻辑推理能力的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李培超;环境伦理学需要“本土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国际课程中心主任 李绮娴邋李們 姚浩宇 编译;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取得平衡[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林玉蓉;英语教育也应突出本土化[N];光明日报;2004年
4 陈黎明 田刚;促农村教师本土化,湖南设立专项资金[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启昌 李沙青;国际化思维 本土化行动 现代化目标[N];云南日报;2008年
6 张炳升;催生我国本土化教育学理论[N];光明日报;2007年
7 霍力岩;全球化视野 本土化行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罗霞;“参与式”师训:何以充满活力[N];云南日报;2007年
9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九俊;校本管理:一种本土化的诠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复旦大学教授 高国希;让“温馨教室”成为孩子精神家园[N];文汇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一仑;拓扑占优[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杰远;教育促成人力资源生长:西南三地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罗德红;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关系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雪霞;西方道德教育模式的比较:正义与关怀[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文静;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桂春;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婧;本土化中国课程教学论建构方法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红;从“新苏格拉底法”到“新柏拉图法”[D];武汉大学;2005年
3 张林;科尔伯格德育观的再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紫瑛;学生的惩罚认知及其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晶;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石晓雪;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实践论对青少年德育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秀静;山西近代高等学校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8 周彦;中西文化差异在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比较性探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立;皮亚杰、维果茨基对建构学习观的贡献[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树雪;晚清留学教育与近代科学的本土化[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特征及其本土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6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