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的历程及其思考

发布时间:2017-07-03 07:10

  本文关键词: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的历程及其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德育体系 历程 德育体系建设


【摘要】: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作为学校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过程融合,日益成为真正实现德育研究实践转向,从而提升学校德育实践力的现实要求。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经历了确立"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理念的开创阶段、提高"理论一体化"水平的建构阶段和反思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实践困境的全面推进阶段。未来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研究将更加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校德育体系的融合,加强学校文化诊断,重视学校德育制度建设,增强德育主体的合力,实现类主体生存意义的自我建构。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学校德育体系 历程 德育体系建设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从全国教育科学“六五”规划正式设立德育研究课题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无论从最初“泛政治化”色彩浓厚的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研究,到反映德育学科自身建设的德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还是从“知识”、“技术”、“制度”到“文化”、“生态”、“和谐”的德育价值研究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冯铁山,詹万生;整体建构学校德育体系与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易连云;邓达;;学校德育的知识基础与德育课程变革[J];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张茂聪;王培峰;;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4 沈壮海;中国传统德教方法论及其现代意义[J];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5 黄书光;生活世界中的当代德育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迥;;论转型期高校德育工作[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黄书光;;变革与反思:共和国德育的历史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3 艾有福;论当今大学生网际德性的缺失及培育[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何独明;学校德育的系统论探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周爱云;;论优秀传统文化的诚信教育价值[J];文史博览;2006年08期

6 牟德刚;流行文化与高校德育模式变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4期

7 孙玟;个体道德价值观取向两难简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彭辉;中学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德育的整合模式[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9 刘嘉;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德育工作新思路[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李超平;德育的素质教育原则[J];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Z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薛晓阳;学校制度情境中的学生道德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恩华;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冯永刚;制度架构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丽妲;人本化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虞卓;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励华;从“境界德育”到“生活德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鲁宁;美德教育缺失与重建的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5 石峰;制度伦理建设与学校德育教育[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江土;浅议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彦然;学校德育制度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傅红;新世纪高校素质教育以德为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国军;论当代大学生伦理困惑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爱社 ;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育锋;论职业导向的职业技术课程开发模式──美国职业技术课程开发方法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2 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项贤明;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4 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5 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6 李金奇,冯向东;学科规训与大学学科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7 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8 杨丹妮;在校大学生职业角色印象整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2期

9 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J];江海学刊;2001年01期

10 谢富胜,黄蕾;福特主义、新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兼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的演变[J];教学与研究;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键;;行动德育是增强德育实效的支架[J];教书育人;2006年24期

2 齐p,

本文编号:512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12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3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