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晏阳初教育思想对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7-03 07:18

  本文关键词:晏阳初教育思想对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晏阳初 乡村改造 新农村教育 启示


【摘要】:农村的发展一直是社会建设发展的基本问题,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我国提出建设新型农村,提升社会主义农村的发展层次,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发展后,文化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推动农村的产业升级,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建立新农村必须解决教育的问题,只有优质的教育培育高素质的农民,才会有真正的农村发展。要实现这一社会目标,就必须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理论和经验。上世纪开展的乡村建设中,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为今天的农村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晏阳初的教育理论和乡村改造实践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完备的体系,对于今天的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晏阳初受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并加以融合,形成自己心怀天下的责任心和仁爱的精神核心。他对中国的劳苦大众有着深切的同情和关怀,把平民教育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积极实践其教育理念。晏阳初认为农村的愚穷弱私是落后的根源,必须在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方面开展教育,提出了著名的四大教育,并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农村教育的三大方式,全面开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构建立体完备的教育体系。晏阳初的理论不仅在教育思想上有着重大的突破,也在实践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他在河北定县的乡村教育实验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教育运动,用实践验证了理论,收获了经验,这成为我国农村发展改革的一次意义深远的实践。 当前农村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教育对农村社会的推动作用。农村教育发展的边缘化,造成基础教育质量较城市落后,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教育资源和活动的缺乏,大量优秀农业人才的匮乏,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以及农村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很好的结合。这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延误了人才的培养,限制了教育作用的发挥。 农村教育问题纷繁复杂,但晏阳初开展的实验可以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从农村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大方面,晏阳初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启示主要有:学校教育应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注重农村教育的特色,培养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民”,办符合农村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以服务农村为导向;社会教育应丰富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注重农村社会教育教育的资源发掘利用,建立农村社会教育的组织机制,解决农民工的素质教育问题。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完善村官制度,实现知识分子与农民结合,加强农村社区的改造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方面注重农村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建立农村家庭教育的组织制度,促进农村学习型家庭的建立,突破传统教育思想,构建农村教育立体体系;教育经济方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认真借鉴和运用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带来的启示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晏阳初 乡村改造 新农村教育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0-0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4
  • 一、 晏阳初教育思想体系14-19
  • (一) 晏阳初对中国农村问题的认识14-16
  • (二) 四大教育16-17
  • 1.文艺教育16-17
  • 2.生计教育17
  • 3.卫生教育17
  • 4.公民教育17
  • (三) 三大方式17-18
  • 1.学校式教育18
  • 2.社会式教育18
  • 3.家庭式教育18
  • (四) 晏阳初教育思想新的定位18-19
  • 二、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19-23
  • (一) 农村教育发展概况19-20
  • 1.普及义务教育19
  • 2.农村职业教育发展19-20
  • 3.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20
  • (二) 存在的问题20-23
  • 1.教育投入不足20
  • 2.硬件条件较差20
  • 3.学校师资水平低20-21
  • 4.教育发展水平失衡21-22
  • 5.教育内容无农村特色22
  • 6.农村的职业教育落后22
  • 7.农村教育政策难以落实22-23
  • 8.教育观念实利化和就业难导致辍学23
  • 三、 晏阳初教育思想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23-36
  • (一) 对农村学校教育的启示23-27
  • 1.注重农村教育的质量与特色24-25
  • 2. 推进农村学校职业教育的特色化25-27
  • 3.学校教育应培养专业化农民27
  • (二) 对农村社会教育的启示27-32
  • 1.拓展社会教育内容,丰富活动形式27-28
  • 2.农村社会教育教育资源发掘利用28-29
  • 3.农村社会教育的组织要制度化29
  • 4.农民工的素质教育问题29-30
  • 5.科技下乡与村官制度的完善30-31
  • 6.农村社区的改造与社会教育31-32
  • (三) 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启示32-34
  • 1.农村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32
  • 2.农村家庭教育在组织上的制度化32-33
  • 3.农村学习型家庭的建立33
  • 4.突破传统教育思想,完善农村的教育体系33-34
  • (四)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强化农村教育的经济基础34-36
  • 结论36-37
  • 注释37-38
  • 参考文献38-40
  • 后记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艳霞;李彦群;;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对当代农村教育的启示[J];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徐利颖;;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当代农村教育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3 张晓洪;;晏阳初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对当今农村教育的几点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年02期

4 张黎,余志君;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J];职教论坛;2005年01期

5 李世宏;;重温晏阳初:平民教育之父[J];上海教育;2006年12期

6 张西方;晏阳初乡村教育改造思想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肖垠;;有必要重新研究晏阳初的农村教育实验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年05期

8 刘欣森;简论晏阳初的师德建设思想[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陈发云,余龙生;晏阳初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农村扶贫工作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10 史振厚,田红梅;晏阳初科学思想探析[J];德州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惠娟;;乡村教育运动的再认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牟永皓;;由三代教师的服务意识,看农村教育的隐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陶行知有关农村教育几段言论的摘录[A];小村庄大教育——前元庄实验学校改革之路[C];2005年

4 曹伟;;加大投人 突出重点 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在省陶研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A];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六届三次年会暨农村教育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桂生;;试论陶行知的农村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任务 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7 李龙仲;;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青;;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与农村教育的战略选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马洪江;陈松;黄辛建;;四川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马尔康县农村教育调查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10 ;巩固发展农村教育 加快科教兴乡步伐[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把更多的眼光投向农村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于晓莉;农村教育怎样重视都不过分[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铮;真心实意地为农村教育出主意想办法[N];中国社会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西艳 李延军;农村教育的尴尬与希望[N];铜川日报;2007年

5 记者 杨展凌;心系农村教育 民盟市委“烛光行动”四进陇脚[N];六盘水日报;2010年

6 朱梦聪 肖敏 通讯员 杨必刚;大力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记者 郭炳德;河南落实三件实事支持农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蒋建华;克服农村教育资金短缺与质量低的难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韩松;化解农村教育硬核的关键[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郭芳全 赵文学;城乡失衡,拉响农村教育警报[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2 吕丽艳;教育卸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颖夫;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杨锦兴;改善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坚;延续的痛苦——身体社会学视域中的农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宗希云;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生;晏阳初教育思想对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春阳;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师资保障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史爽;农民“实用理性”教育价值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丽嫡;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建议[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5 曾其祥;农村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孙颖;新农村建设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布局调整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彩凤;福建省农村未成年女性科学素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万国华;困境与出路: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王悦洲;中国农村教育与农业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晏阳初教育思想对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晏阳初 乡村改造 新农村教育 启示




本文编号:512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12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