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基于物联网的学习环境下境脉感知的构成与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17-07-04 15:18

  本文关键词:基于物联网的学习环境下境脉感知的构成与作用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物联网 境脉感知 构成分析 作用机制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基于物联网的学习环境是一个高度整合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整合了物理的、社会的、信息的和技术的多个环境维度。境脉感知对于基于物联网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对物联网及物联网支持的学习环境、境脉与境脉感知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探讨基于物联网的学习环境下境脉感知的构成与作用机制,文章认为基于物联网的学习环境下境脉感知包括知识境脉感知、社会境脉感知、技术境脉感知与物化境脉感知四个构成部分,其作用机制包括境脉建模、境脉信息获取、境脉信息处理以及学习服务提供四个基本阶段。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物联网 境脉感知 构成分析 作用机制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泛在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CA10012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其中对物联网时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详细描述[1],自此物联网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服务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2]。作为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与扩展而成的一种网络互联技术,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卢一;郑燕林;;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2期

2 郑燕林;李卢一;王以宁;;“网络学习境脉”的概念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军;;物联网在图书馆中应用与安全[J];情报科学;2012年05期

2 谢秋丽;黄刚;;基于物联网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的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3期

3 洪明忠;;网络远程教学的交互模式设计[J];软件导刊;2008年03期

4 冷全;张莉;;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模式探索[J];软件导刊;2009年09期

5 关辉;;物联网在高校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软件导刊;2011年11期

6 李梁;;边界混淆及其困惑:多媒体教学与多媒体课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白会肖;贾树生;;物联网在高职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肖翔;;开展自主探索 实施小组交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谈[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9期

9 周雨阳;段玉生;;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实验教学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11期

10 闫连山;潘炜;罗斌;邹喜华;张志勇;;结合前沿实验研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云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发展[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王莹;;物联网与信息发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2期

3 吴仕云;;物联网概念对校园信息化发展的启示[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2期

4 杨柳;;信息类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7期

5 张艳敏;;物联网的发展前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冯端;康璐;;物联网时代下的企业经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叶金珠;;社会资本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作用机制[J];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05期

8 冯博;;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1期

9 张兵;许国玉;;资本支持南京市农业产业化的机制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10 肖卫华;陆耀飞;刘昱欣;;补充肌酸对运动能力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闪闪;翁文浩;李智;冷俊;李艳艳;;MBD2蛋白sRNA干扰载体的构建与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齐润姿;安华章;于益芝;张明徽;刘书逊;徐红梅;曹雪涛;;Notch1和TRAIL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朱书生;刘西莉;;新型杀菌剂氟吗啉的作用机制初探[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鄢洪海;徐秀娟;况川;郭金芳;;花生叶部菌核病流行规律及生物防治研究[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5 盛彤;;中药外用治疗糖尿病性溃疡及作用机制的探讨[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张冬冬;罗峥;;对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警觉还是抑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旭明;;肿瘤多药耐药(MDR)及其干预(摘要)[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王超;金德均;王宇;;重组人内皮抑素抑制喉鳞癌生长作用机制的初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9 贾燕涛;;水稻黄单胞菌全基因组小RNA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A];第四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孙明立;魏敏杰;金万宝;杜娃;王爽;赵琳;赵海山;姚维凡;;卡介菌多糖-核酸对二硝基氟苯诱导的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A];两岸三地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降颗粒对大鼠实验性RE作用机制的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记者  刘正午;我国首个HDAC抑制剂获临床批件[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聂翠蓉;美发现小分子 R NA的作用机制[N];科技日报;2002年

4 欧阳健明 周娜;从中药配位化学角度看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作用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王学勇 张元 黄璐琦;发现金铁锁总皂苷抗RA作用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张翼飞邋张志国;人参降血糖作用机制被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脑—肠作用机制[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8 丁来标 陆付耳;同济医学院初步阐明:黄连解毒汤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嵇波;揭示逍遥散作用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萨仁娜 佟建明;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作用机制[N];中国畜牧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彪;水体Cu~(2+)对中华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春凤;低氧参与UUO大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干预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志强;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和政策风险的动态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刘振权;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王风云;经济政策作用机制与经济周期波动相关性的动态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薛洁;基于现代理论与技术的调脂中药阿魏胶囊的系统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7 周兰兰;一种白僵菌代谢产物提取物(BCEF0083)抗实验性抑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8 徐慧成;痛风宁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何伟;风险投资与高技术创业企业技术创新[D];武汉大学;2005年

10 赵艳明;桃核承气汤对肾小球硬化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玉龙;论埃德加·A·坡惊悚短篇小说中恐怖元素的构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何义国;瑞香狼毒素对菜粉蝶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李文娟;瑞香狼毒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刘永松;百蕊草抗菌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5 易长清;重庆市促进自主创新的对外开放政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陈丽艳;丁香和迷迭香精油抗痤疮丙酸杆菌的活性、作用机制及涂膜剂的制备[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7 袁勇谋;美能注射液治疗泛发性湿疹的疗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的探讨[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8 李明淑;克隆清冲剂治疗克隆病免疫机制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徐诚望;新型造血相关转录调节因子EDAG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10 宋芳;蛇床子素对动物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18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18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7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