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7-07-05 10:29

  本文关键词: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 生活 知识教育 文化教育 生活教育


【摘要】:生活是教育之根和本。教育与生活的脱节有其深刻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根源。从这个根源出发,我们可以探寻到教育回归生活的途径,那就是从知识教育回归文化教育、再从文化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的途径。教育不仅要回归并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从而重新找回生活之根和本,而且还要回归并融于生活的理想,从而引领现实的生活。理想的教育即理想的生活。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教育 生活 知识教育 文化教育 生活教育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思考”(项目批准号:10BZX025)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重大的现实问题。教育界有识之士提出“教育回归生活”的呼吁,并就此展开热烈讨论。究竟应当怎样理解教育与生活二者之间的关系?教育为何要回归生活?教育怎样回归生活?教育要回归什么样的生活?教育回归生活有何意义?本文是笔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王海明;观察和实验:伦理学的证实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5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6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7 张海峰;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特色[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张翠华,程卫波;体育本质的现象学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王会平;张国钧;;论哲学作为生活观的理论意义[J];长白学刊;2007年01期

10 王立;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2 胡长栓;文化哲学的悖论及其历史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顿新国;亨佩尔定性确证思想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艳红;评中国的反科学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艾战胜;波普尔理解理论的理解[D];中南大学;2002年

9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怀礼;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宁夏教育;1994年Z2期

2 杨东平;;今天仍需提倡“生活教育”[J];成才之路;2009年34期

3 ;“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论坛”在京举行[J];教育与职业;2009年16期

4 张丽霞;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谈我国的素质教育[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5 许彪吉;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 理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2年03期

6 ;行知语录[J];爱满天下;2004年04期

7 张建华;;创“生活教育”特色 走自主发展之路[J];生活教育;2006年09期

8 田景正;;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汲纳及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9 ;云南省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论坛(昆明)隆重举行[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年Z1期

10 陈锡炎;;借鉴生活教育 探究农村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平;王智力;;雷沛鸿对生活教育运动的贡献[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2 陈茜;;走在行知路上——省陶研会30周年会庆《行知伴我成长》论坛上发言[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阎可珍;;山西教改实验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4 谢海清;游连斌;;实践“生活教育”理论 开展“家校共建”活动[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容伟干;;《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朱刚;;开发生活教育宝库 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在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上的讲话[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7 李惠民;李田定;;“生活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8 张立新;王雅林;林涛;;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理释义及其调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朱刚;;开发生活教育宝库 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在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上的讲话[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10 石生;;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娣;走出“纯知识教育”误途[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陈平;培育“生活教育”的土壤[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冰启;那些天真烂漫去哪里学习坚强的理由[N];东方早报;2008年

4 卜之;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钟程发 马弋惠 李闻华;学校家庭社区“无缝对接”[N];镇江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苏军;日常生活的技能该老师教?[N];文汇报;2010年

7 王鹤伸;农村中小学生期盼生活老师[N];中国教师报;2006年

8 汪文;我省将在全省实施“三生教育”[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9 杨东平;传承一个伟大的传统[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李墨龙;社会学校家长 救救教育[N];联合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曾东;教育与人的现实生命[D];吉林大学;2008年

3 顾月琴;日常生活变迁中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机与救赎[D];苏州大学;2009年

5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海军;谁来荣耀生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卢良月;改进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国艳;知识批判及对知识教育改革的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志平;个人知识与知识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玉梅;论教学与生活的联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艳萍;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张世隆;知识主义教育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彬彬;生活能溢出教育的味道吗[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海福;知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蔡芳;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知识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1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21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a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