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效能和结构对西部地区贫困减缓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教育效能和结构对西部地区贫困减缓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效能 教育结构 贫困减缓 面板数据 西部地区
【摘要】: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教育效能、教育结构与贫困减缓的关系,并利用2000~2010年西部地区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贫困流动性较弱,存在持续贫困的现象;由于教育质量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权衡替代,教育支出的减贫效果不显著;教育质量对城市减贫的作用比平均受教育年限更为显著;平均受教育年限对西部农村贫困减缓具有"门槛"效应,且现阶段教育效能对农村减贫的整体作用为负。由于离技术前沿距离较远,中等教育对西部城乡减贫的意义更为显著。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教育效能 教育结构 贫困减缓 面板数据 西部地区
【基金】: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形势下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9&ZD011) 西南民族大学应用经济学学位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1XWD-S02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24;G527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一系列反贫困政策的实施,中国西部地区贫困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现有减贫政策主要以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为主,未能形成基于能力扶贫的内生减贫机制。为了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减贫,教育在能力扶贫中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万华,郑真真;她们为什么不上学了?——河北某县女童辍学问题案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2 胡兵,胡宝娣,赖景生;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3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4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5 万广华,陆铭,陈钊;全球化与地区间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6 邹薇;张芬;;农村地区收入差异与人力资本积累[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国;;盘活教育存量资产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10期
2 高岩;;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观调控问题[J];庆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3 李斌;;浅谈《癸卯学制》中的教育现代化趋势[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杨士龙;;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经验[J];新农村;2011年08期
5 龚雪;;关于“平衡”教师与学生惩罚观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6期
6 杨晓波;;台湾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教育管理研究;1994年04期
7 刘军;;抗战时期的贵州教育[J];文教资料;2011年21期
8 虞清发;;对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1年04期
9 胡娟,何晓娜 ,郝艳青;教育券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基础教育;2003年S1期
10 汪景丽;杜君兰;;包头市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书凤;孙河川;;2009年教育效能学术成果文献综述[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蒋士会;;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历史透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张生太;吕世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流动与我国农村教育结构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周帅;杨宜勇;;中国教育改革三十年[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韩智芳;;外国学校管理史话(十一)——现代英、日、德学校教育改革及其管理体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金忠明;;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论纲[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黄家驹;;教育改革若干问题思考[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宋艳丽;;民办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陈金芳;;素质教育的回顾与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淑军;现有教育结构面临挑战[N];人民日报;2001年
2 记者 刘永安;优化教育结构 推进教育改革[N];开封日报;2006年
3 何连弟;百名专家描绘21世纪中国教育结构发展趋势[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4 ;落实素质教育必须调整教育结构[N];发展导报;2001年
5 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教育结构更需优化[N];团结报;2009年
6 许云昭;实现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刘继安;解读21世纪中国教育结构[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赵振然;周口的经济结构和教育结构[N];周口日报;2005年
9 陈泽芳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提高学校教育效能[N];汕头日报;2009年
10 实习生 何海峰;西峰区教育结构布局调整步伐加快[N];陇东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晓纯;教育、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9年
3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黄林芳;教育发展机制论[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嫡;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建议[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2 丁继勇;教育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陶莎;教育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4 谈晓奇;克雷明教育生态学理论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晓东;教育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罗叶青;新疆阜康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范士龙;和谐师生关系的促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曾其祥;农村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黄仕川;重庆市教育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蓝欣;基于教育角度的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2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2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