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青少年合作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06:26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合作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合作感 影响因素 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研究的基础上,对情感素质体系中人际情感下属的一种具体情感——合作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所谓合作感是指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情感。合作感是个体人际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世界是一个全球合作的世界,青少年合作感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同时,教育部门也将合作品质的培养列入到学校教育中。但是,已有调查表明我国当代青少年的合作感水平还偏低,因而深入开展对青少年合作感的研究不仅能够丰富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研究,更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以往对于合作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儿童合作的发展,二是侧重合作行为的研究。 本研究在查阅文献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青少年合作感问卷和青少年合作感影响因素问卷,并利用问卷对青少年的合作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同时运用教学的方法对青少年的合作感进行了培养研究。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编制了青少年合作感的相关测量工具,调查了青少年合作感的现状,探索了青少年合作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模型,实践了青少年合作感的教学培养方法。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青少年合作感问卷拥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问卷项目从属于单一维度; (2)青少年合作感影响因素问卷的信效度尚可,问卷分成教育因素、同伴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三个维度; (3)青少年合作感总体呈积极正向范畴,但仍需加强; (4)青少年合作感在性别、年级、学业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 (5)教育、同伴和社会文化是影响青少年合作感的重要因素; (6)宜人性能够有效预测青少年的合作感水平,其中移情能力起中介作用、生活满意度起调节作用; (7)宜人性、移情能力、生活满意度和青少年合作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有中介的调节关系; (8)教师在青少年合作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的合作感水平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得到提高。
【关键词】:青少年 合作感 影响因素 培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12
  • 2 研究综述12-21
  • 2.1 合作的内涵12-13
  • 2.2 合作感的内涵13-14
  • 2.3 合作感的影响因素14-16
  • 2.4 合作感对青少年的影响16-17
  • 2.5 合作感的培养17-18
  • 2.6 合作感的测量18-20
  • 2.7 对以往研究的反思20-21
  • 3 研究构想21-24
  • 3.1 研究目的21
  • 3.2 研究意义21-22
  • 3.3 研究思路22-24
  • 4 青少年合作感问卷的编制24-34
  • 4.1 问卷编制与初测24-31
  • 4.2 问卷再测与验证31-33
  • 4.3 讨论33
  • 4.4 结论33-34
  • 5 青少年合作感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34-50
  • 5.1 问卷编制与初测34-45
  • 5.2 问卷再测与验证45-48
  • 5.3 讨论48-49
  • 5.4 结论49-50
  • 6 青少年合作感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50-57
  • 6.1 引言50
  • 6.2 方法50-51
  • 6.3 结果51-54
  • 6.4 讨论54-56
  • 6.5 讨论56-57
  • 7 移情能力、生活满意度和人格因素对青少年合作感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模型57-64
  • 7.1 引言57-58
  • 7.2 方法58-59
  • 7.3 结果59-62
  • 7.4 讨论62-63
  • 7.5 结论63-64
  • 8 青少年合作感的教学培养研究64-71
  • 8.1 引言64
  • 8.2 方法64-67
  • 8.3 结果67-68
  • 8.4 讨论68-70
  • 8.5 结论70-71
  • 9 研究结论与展望71-74
  • 9.1 研究结论71
  • 9.2 创新之处71-72
  • 9.3 研究局限与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9
  • 附录79-93
  •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93-94
  • 后记94-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钰;刘革新;吴建军;;护理本科生共情及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2 张凡;;思想品德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21期

3 陈琴,庞丽娟;论儿童合作的发展与影响因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3期

4 鲁忠义,霍习霞;合作训练对幼儿合作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卢家楣;;论情感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6 卢家楣;;论青少年情感素质[J];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7 孙卉;;情感教学与人本主义教学观之比较[J];陇东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王玉梅;;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认识与做法[J];教育革新;2010年01期

9 张浩强;;将研究成果变成教师的研修课程——以学生合作技能培养为例[J];人民教育;2011年08期

10 赵章留;王树华;;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合作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俊茹;交流方式与性别配对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徐岩;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永强;大学生合作、竞争人格特点与其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莲子;大学生合作心理品质特点及其与大五人格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6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56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c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