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06:28
本文关键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网络培训 个性化 学习支持服务 策略
【摘要】:在教育部积极向全国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网络上展开已有近5年的时间。教育技术的许多关键概念和方法,已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被百万教师所熟知和运用。随着网络培训的逐渐深入,人们对这种“时空分离”的学习环境的优势和新鲜感逐渐淡去,随之更加关注网络培训平台为学员营造的学习支持环境。由于网络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完全依赖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动机、自控力和学习策略来支撑学习过程。在培训过程中,学员同时身兼教学、工作和培训三大重任,难免遇到些冲突和麻烦,对网络学习平台的要求更加高,由此凸显了网络培训中对学习方法、交流方式、技术支持功能、情感交互等方面的问题。从培训学习平台本身出发,提供针对学员个人学习特征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以此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学员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促进学员适应和掌握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等,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本文选择教师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初级学习平台,进行关于网络培训和学习支持服务的理论探索,结合实际调研提出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策略。 本文在对时代、政策和实施背景作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梳理了国内外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开展的现状,以及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的实施情况,得到了两者结合时在应用中表现出主要的不足。进而通过厘清个性化支持服务的理论概念,借助相关理论基础和内容发展,总结和建构了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的构成要素和内容框架。然后,通过观察法采集有代表性的网络培训平台实例数据,记录并统计分析了学员在培训中使用网络平台时的服务体验。在论文写作期间,笔者参与了师大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网络教材的制作和三个网络班级的培训,收集了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平台为学员提供的关于资源、交流、评价等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内容,结合网络培训班级学员使用体验分析出其中具体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笔者构建了教师网络培训平台上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五个策略:多途径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对助学资源进行精细加工,特征分类管理服务;多种方式互补、多主体监督的交流与合作服务;融合个人学习风格、形成个性化学习历程的学习方式支持服务;多样化教学成果展示的训后实践支持服务。希望对教师教育技术网络培训中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完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网络培训 个性化 学习支持服务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第1章 绪论8-16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8-10
- 1.1.1 教育技术培训网络化的实践诉求8-9
- 1.1.2 网络培训有效推进遭遇的阻碍9-10
- 1.1.3 培训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研究的需要10
- 1.2 国内外关于网络培训和个性化下学习支持服务研究现状概述10-13
- 1.2.1 国内外教师网络培训现状11-12
- 1.2.2 网络环境下国内外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应用12-13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3-16
- 1.3.1 关于研究对象的简要说明14
- 1.3.2 研究思路14-15
- 1.3.3 研究方法15-16
- 第2章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的理论分析16-27
- 2.1 概念界定16-19
- 2.1.1 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16-18
- 2.1.2 个性化信息服务与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18-19
- 2.2 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策略的理论依据19-21
- 2.2.1 成人学习理论19-20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21
- 2.3 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内容总结21-27
- 2.3.1 基于理论模型的学习支持服务内容21-22
- 2.3.2 基于实践效果的学习支持服务内容22-23
- 2.3.3 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内容框架建立23-27
- 第3章 培训网站学习支持服务现存问题及归因27-39
- 3.1 培训网站运行环境及对应支持服务的梳理27-28
- 3.1.1 导学平台现有的学习支持服务内容27-28
- 3.1.2 学习工作平台现有的学习支持服务内容28
- 3.2 现有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失28-34
- 3.2.1 问题一:信息发布滞后、获取途径单一28-29
- 3.2.2 问题二:合适的助学资源“少”、检索困难29-30
- 3.2.3 问题三:异步交流得不到及时回复,同步交互支持不完善30-33
- 3.2.4 问题四:对网络学习方式的不适应33
- 3.2.5 问题五:训后学习效果检验和实践支持的环境缺乏33-34
- 3.3 五大问题的归因分析34-39
- 3.3.1 关于信息问题的分析34-35
- 3.3.2 关于资源问题的分析35-36
- 3.3.3 对交流服务不足的分析36-37
- 3.3.4 学习方式的问题分析37-38
- 3.3.5 关于训后支持问题的分析38-39
- 第4章 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策略建构39-51
- 4.1 导学平台:多途径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39-41
- 4.2 资源服务:精细加工,特征分类管理41-44
- 4.2.1 精细加工改造助学资源质量41-43
- 4.2.2 特征分类帮助助学资源检索43-44
- 4.3 交流与合作服务:多种方式互补,多主体监督44-47
- 4.3.1 多种交流方式互补形成有效沟通45-46
- 4.3.2 多主体互评促成“网状”学习监督46-47
- 4.4 学习方式支持服务:融合个人学习风格,形成个性化学习历程47-49
- 4.5 训后实践支持:多样化教学成果展示49-51
- 第5章 本策略研究的总结与展望51-53
-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51
- 5.2 研究的创新点51-52
- 5.3 研究的局限讨论和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琦;美国实施教师网络培训新计划[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林秀曼;;现代远程教育初学者学习支持服务探索[J];成人教育;2006年03期
4 赵卫滨,章春梅,姚永明;培育E-Learning用户忠诚度的学习支持服务策略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4期
5 王冬青;;远程教育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8期
6 王珠珠;关于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和面临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7 方舟;个别化学习的概念诠释及其构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8 李康;孔维宏;;现代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思想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9 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9期
10 蒋京苏;关家麟;;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启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炼;基于远程教学的高校非学历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6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66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