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易理论视域下“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15:15
本文关键词:变易理论视域下“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变易理论 以学定教 教学模式 核心要件 实现机制
【摘要】:“以学定教”顺应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逐渐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大量“以学定教”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在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发展方面作用显著。但同时,其经验在推广中也出现很多貌合神离的现象。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理论研究的薄弱与滞后。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开展深入而系统的理论研究,建立、发展并完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保障。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所在。本文扎根变易理论,对“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理论、核心要件及实现机制加以分析。 变易理论是瑞典哥登堡大学马飞龙(Ference Marton)等人在其创立的现象图式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变易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和主要机制。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及学习方式等直接影响其在学习某一内容时的关注点。对同一内容不同方面的审辨是学生学习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须找出学生产生不同学习的原因,确立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的关键属性与关键特征,通过变易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属性与特征,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以学定教”是变易理论的内在要求,同时,变易理论又为“以学定教”的实施提供了操作性指导。依据变易理论,“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分别是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教学风格的独特性、学习内容的适切性、教学过程的主动性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在变易理论指导下,构建“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型主要从学习目标、教学结构和操作流程等核心要件入手。其中,学习目标的生成路径以学情诊断为基础,以学习内容关键特征的确立为依据;教学结构建立于教师、学生、学习内容、教学手段四个教学基本要素的交互作用之中;教学操作流程以“变易”为主线,,在设计、实施及反思之间形成循环系统。 上述模型从教学起点设计即贴近学生实际,为“以学定教”的实现奠定了根基。审辨、变易、重复及迁移分别使学生的注意、理解、记忆和运用得以实现,成为模式实现的关键。而全程实时评价则更成为模式实现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变易理论 以学定教 教学模式 核心要件 实现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0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24
- 1.1 问题提出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研究综述11-21
- 1.2.1 “以学定教”11-16
- 1.2.2 变易理论16-21
- 1.3 研究方法21-22
- 1.3.1 文献法21
- 1.3.2 访谈法21-22
- 1.4 论文结构22
- 1.5 创新之处22-24
- 2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石24-40
- 2.1 变易理论24-31
- 2.1.1 变易理论的基本观点24-26
- 2.1.2 变易理论视域下的学习观26-28
- 2.1.3 变易理论视域下的学生观28-31
- 2.2 从变易理论看“以学定教”的必要与可能31-34
- 2.2.1 必要性31
- 2.2.2 可行性31-32
- 2.2.3 变易理论与“以学定教”的结合点32-34
- 2.3 变易理论视域下“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34-40
- 2.3.1 学生发展的全面性35
- 2.3.2 教学风格的独特性35-36
- 2.3.3 学习内容的适切性36-37
- 2.3.4 教学过程的主动性37-38
- 2.3.5 教学评价的多元性38-40
- 3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件40-58
- 3.1 学习目标40-45
- 3.1.1 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透视及原因分析41-42
- 3.1.2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设计路径42-45
- 3.2 教学结构45-49
- 3.2.1 教学结构的构成要素45-46
- 3.2.2 教学结构的组合形式46-49
- 3.3 操作流程49-58
- 3.3.1 教学设计阶段50-52
- 3.3.2 教学实施阶段52-55
- 3.3.3 教学反思阶段55-58
- 4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机制58-68
- 4.1 模式实现的根基:合理的学习目标59-60
- 4.2 模式实现的关键:变易及审辨60-64
- 4.2.1 审辨的发生61-62
- 4.2.2 理解和记忆62-63
- 4.2.3 内化与迁移63-64
- 4.3 模式实现的准绳:科学评价64-68
- 4.3.1 评价学生已有知识,从教学起点上贴近学生实际64-65
- 4.3.2 评价学生真实课堂反应,找出其学习困难之处65-66
- 4.3.3 评价学生学习结果,回授教学66-68
- 参考文献68-72
- 作者简历72-74
- 学位论文数据集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涂爱国;以“学”定“教”让学生学得更主动[J];广西教育;2004年Z1期
3 韦国锋;以学定教——凸显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J];广西教育;1997年03期
4 郑爱萍;以学定教 提高声乐教学效率[J];安徽教育;2004年09期
5 高凌飚;现象描述分析学与学习观、教学观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林天卫 ,叶瑞祥;“以学定教”的新思想[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7 韦国锋;;“以学定教”的十年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8 卢敏玲;“课堂学习研究”对香港教育的影响[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魏耀发;;有效教学离不开“以学定教”[J];现代教学;2009年06期
10 陈建翔;;简论“变异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发[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静;变易理论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同友;变异学习理论视角下《品德与社会》主题单元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82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82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