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与美国“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与美国“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学—教学论范式 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 教化
【摘要】: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育学—教学论范式 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 教化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主要是从西方国家引介而来的,20世纪初期,由一批留日学者将日文版的德国教育学著作译成中文,自此我国开始了引入西方教育学的传统。到了20世纪20年代,随着一大批留美学生归国,如陶行知、晏阳初等,美国的教育思想被逐渐引入国内。同时,一批著名的美国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友峰;论审美经验中的“距离”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张嘉军;扩张与限制:试析两大法系两种不同反诉观——兼论我国反诉制度的未来走势[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娄耀雄;建立网络传播权的新视角——从版权的板块保护到版权的集成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朱庆育;寻求民法的体系方法——以物权追及力理论为个案[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5 胡劲松;20世纪德国的文化特质及其教育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周丽华,李守福;企业自主与国家调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社会文化及制度基础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7 张旺;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8 吴香芝,于善旭,程淑红,高浩博;我国体育行政许可设定范围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许一多,周俊峰;实用主义:美国的外交哲学[J];长白学刊;2002年05期
10 邹铁军;论海德格尔的此在解释学[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庞丹;;实用主义视野中的技术创新初探[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2 唐燕;;“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的城市设计[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娄耀雄;;建立网络传播权的新视角[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4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兆t,
本文编号:598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9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