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超越经验层次上的教育常识
本文关键词:教师要超越经验层次上的教育常识
【摘要】:教育常识是教师对教育的一种习惯性理解,是教师之间口耳相传的习俗意义上的教育观点。教育常识在日常生活范围内是值得尊敬的,但是一旦超出其适用范围,就会遭遇到"惊人的变故"。教育经验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有效知识、技能以及情感和情绪体验。教育经验乃是教师个体对教育活动的常识性理解。教师要超越教育经验层次上的教育常识,就要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尤其是要培养反思和批判的意识与能力。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教育常识 教育经验 反思意识 批判意识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在教师教育领域,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观点——“成长=经验+反思”,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基于自己长期研究而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具有较大的合理性。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经验缺乏理性分析,对其寄予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期待和幻想,夸大了它的意义和价值,以至于对中小学教师专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安春,朱小蔓;对创造性教师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5期
2 郑金洲;;“教育口号”辨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03期
3 郁振华;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8期
4 朱德生;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的思考[J];哲学研究;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丁恒文;;批判维度和重建维度的统一——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吴三三;朱清海;;科技异化的研究述评与展望[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吴宁;;权利的价值追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陈力,陈志鑫;卢卡奇“物化”理论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李虹;;现代教材观视野下的高校教材建设创新研究[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4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5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9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10 赵名宇;;试从一个注释来解读库恩的“范式”——论范式优先性和意会知识的相似性[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7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淼;中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魏红娟;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比较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梅;;行动·反思·超越——英美概况课程行动研究[J];集宁师专学报;2009年02期
2 朱道军;;语文学习反思能力培养方法探析[J];中学语文;2010年15期
3 陈国泰;陈丽娟;;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年05期
4 王建国;;培养学生反思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5年12期
5 安桂芹;;外语教师队伍建设要重视造就学者型教师[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仝德强;;唤醒反思意识 促进学生发展[J];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03期
7 黄丽芳;;化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01期
8 朱丽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反思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1期
9 陈芳;;教师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10 曹越崇;;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J];今日科苑;2008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志;;我的家庭教育经验[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2 马文静;;文革教育经验口述[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程方平;;对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几点看法——兼谈新中国教育史的编写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卓晴君;毕诚;;“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教育经验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李玉非;;建国初期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回顾与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黄李平;;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在西医高等院校的初步探讨与实践[A];全国中西医结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张伟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反思意识[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何东昌;;在“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教育经验问题”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育经验与教育交流会与会者通讯录[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李玉非;;成仿吾与新中国高等教育建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菲 姚笛;聚焦各民族教育经验[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记者 付洪军 通讯员 谭昌训;推广珠海警备区教育经验[N];珠海特区报;2007年
3 周绍禄;东北师大创新教师教育经验的启示[N];天津教育报;2011年
4 记者 梁真鹏;扎实提升文明素质工程 认真总结农民教育经验[N];安康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玉来;自信·创新·“大观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6 吴祚麓邋汪海燕;中纪委在我市召开座谈会总结推广我市廉政教育经验[N];黄山日报;2007年
7 早报记者 郑佳雯;复旦百年教育经验:敢为天下先[N];东方早报;2005年
8 陈伟红邋汪瑛;我市召开“三结合”教育经验交流会[N];商洛日报;2007年
9 记者 周波;青羊教育经验获全国肯定[N];成都日报;2005年
10 曲佳音;新学期 在“吃苦”中磨练自己[N];珠海特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方安;论教师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雨亭;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龙霞;实践与法的合理性[D];中山大学;2006年
5 任永泽;教育知识的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俞容龄;跨文化旅游情境中的多重话语[D];南开大学;2009年
7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玉东;“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美灵;教师行动研究视野下的研究型体育教师的培养[D];西南大学;2006年
2 张英慧;当代中学生义利观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宋庆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4 项娟娟;大学英语教学中反思意识的培养[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刘琨娣;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向东;通过英语阅读培养高中学生的反思能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陶宏敏;高中生物反思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白晓荣;关于人类生存的忧思[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斌;高中文科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石莉;张艺谋电影的文化意蕴与现代性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13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1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