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生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职业中专生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职业中专生自我同一性和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与普高生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300名职专生和100名普高生进行调查。结果:①职专生自我同一性的意识早闭、总体早闭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高生;②职专生的家庭自我得分显著低于普高生;③职专生的自我同一性和自我概念的总分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意识扩散、人际扩散与自我批评显著正相关;意识获得与道德自我显著正相关;人际获得与自我满意、自我概念总分间显著正相关;总体获得与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满意显著正相关;同一性总分与道德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和自我满意显著正相关。结论:职专生的自我同一性和自我概念关系密切,同一性获得有利于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越积极亦越有利于同一性获得。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关键词】: 职业中专生 自我同一性 自我概念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高中阶段,约从14、15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正是一个人必须明确自己个性的主要特征,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1]。所以,一切问题既以“自我”为核心而展开,又是以解决好“自我”这个问题为目的。根据Erikson的心理发展观,高中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同一感和防止同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长征;;自我概念的特征分析[J];心理研究;2010年01期
2 郭金山,车文博;自我同一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3 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4 王树青;张文新;纪林芹;张玲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辉燕;王琳;张巧明;;毕业后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何独明;李景国;;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思政教育方法的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林晔;;在迷失与探寻中成长——探析《月宫》中马可的自我同一性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12期
4 李景国;;自我同一性理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5 黎琛;;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6 温玉霞;;通过自我同一性理论探视“职业生涯困惑”[J];经营管理者;2010年18期
7 刘经兰;王丽霞;;大学生元情绪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的探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刘笑瑜;;品牌形象及其对消费者自我概念的象征意义[J];当代经济;2011年22期
9 佟艺峰;陈琪;;232名大学生同一性风格的调查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23期
10 张立新;;“90后”高职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点[J];北方经贸;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川;李晓文;;少数民族个体在民族认同过程中的双重性[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义天;当代美德伦理学研究:关于伦理多样性的论证与辩护[D];清华大学;2006年
4 谢天;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D];同济大学;2008年
5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杨锐;论“自我”观念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D];吉林大学;2008年
7 楼天阳;虚拟社区成员联结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马川;中小学女生性别同一性发展特点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伍庆;消费社会中的认同[D];中山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燕琴;关于上海外地媳妇文化身份构建的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成胜;湿地使者社会认同的质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艺敏;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卓然;大众传播媒介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曹东燕;信息时代促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课程教学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猛;互联网使用、自我认同与青少年心理健康[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大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周红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樊瑾;非赢利组织志愿者角色认同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国典;自我与自我发展的理论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刘萍,王振宏;国外自我概念研究中的理论模型建构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4 田录梅,李双;自尊概念辨析[J];心理学探新;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军;;西北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差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8期
2 刘艳梅;;国内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特点[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1期
3 崔彦群;;自我理论及研究概述[J];文教资料;2009年02期
4 郑涌,黄希庭;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5 孔祥军;;大学生自我概念与防御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6 赵必华;;国外自我概念结构与测量研究综述[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毛晓瑞;;自我概念应用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8年26期
8 黄仁辉;刘梅英;严蔷薇;;大学生自我概念与抑郁的关系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田彬;李川云;秦红;;“双37”高射炮兵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10 董刚;;国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述评[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文东;肖海雁;;医学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马娟子;;青少年偶像崇拜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沁怡;;台湾地区职校学生自我概念之因素结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王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晓蕾;自我同一性状态和自我呈现技巧与大学生社交网站受欢迎程度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苏晓荣;父母、班主任、同伴对不同阶段青少年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4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1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