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中体西用:近代中国文教理念的建构模式——张之洞《劝学篇》研读

发布时间:2017-08-09 23:24

  本文关键词:中体西用:近代中国文教理念的建构模式——张之洞《劝学篇》研读


  更多相关文章: 张之洞 《劝学篇》 中体西用 文教理念 建构模式


【摘要】: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名臣张之洞针对中国社会的形势需要,主撰《劝学篇》,其中"中体西用"思想成为中国社会和文教近代化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于政治与文教、继承与发展,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从文教角度来讲,其核心内容建构起近代中国文教理念的崭新模式。研读张之洞《劝学篇》,就是要读透其中"中体西用"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这对中国社会和文教现代化具有现实的价值。
【作者单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关键词】张之洞 《劝学篇》 中体西用 文教理念 建构模式
【分类号】:G529;K827;K256
【正文快照】: 张之洞是近代“中体西用”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维新运动的社会影响和强大声势下,1898年张之洞主撰《劝学篇》,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中西”、“体用”等相关哲学范畴、概念及其内涵,综括出“中体西用”思想。这一思想逐步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和文教近代化的重要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勤;;“张盛交易”的代表性说法考辨[J];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吴建征;;浅议张之洞与晚清幕府制度改革[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3 张永宝;杨振;;张之洞与袁世凯编练新军思想比较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赖继年;;论《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林怡;;从严复与李鸿章的关系论清浊流之争的教训[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左世元;吴盛卿;;《煤铁互售合同》与张、盛之分歧[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左松涛;;清末学堂师长与辛亥革命——以自强学堂为中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陈忠纯;;张之洞“援外保台”思路演变及其与“台湾民主国”关系考论[J];台湾研究集刊;2011年03期

9 邓爱丽;;张之洞清流情操的形成及影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10 陶宏开;;湖北近代教育与辛亥武昌首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贾小叶;;从康有为“两考”的不同反响看戊戌时期的学术与政治[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王宜椿;;王寿昌与船政文化[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3 陈肖寒;;来春石泰聘华前后诸史事[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周术槐;;戊戌时期康有为的思想特征:政治上的激进与文化上的保守[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庞思纯;;丁宝桢“师夷”“制夷”之思想初探[A];全面的总结 科学的评价——丁宝桢诞辰18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陆玉芹;;“浙江三忠”与义和团运动[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晓明;毛泽东说:不能忘记张之洞[N];北京日报;2003年

2 章开沅;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N];光明日报;2002年

3 陈锋 任放;“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2年

4 陈锋;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N];光明日报;2003年

5 张亚茹 郑有才;张之洞的新政与改革开放[N];中国档案报;2003年

6 史馆文;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N];中国档案报;2004年

7 雷颐;从张之洞厌恶“日本新词”说起[N];光明日报;2002年

8 杨静;张之洞在湖北制币始末[N];中国档案报;2000年

9 谭洪安;帝国掘墓者[N];中国经营报;2011年

10 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 冯天瑜;辛亥革命何以首先在武昌爆发[N];北京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石文玉;儒学道统与晚清社会制度变革[D];吉林大学;2008年

2 任晓兰;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D];南开大学;2009年

3 何智能;湖南保路运动研究(1904-1911)[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黄小用;晚清华侨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继武;东南互保与晚清政局[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杨实生;清流与晚清政治变革[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胜;论张之洞对湖北旧军的整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把增强;张之洞备荒赈灾思想与实践[D];河北大学;2004年

3 徐碧薇;张之洞与晚清铁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鞠北平;论张之洞与晚清国防建设[D];河南大学;2003年

5 王向英;略论张之洞幕府[D];河北大学;2003年

6 秦博;戊戌变法中的张之洞[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姗萍;张之洞与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D];河北大学;2003年

8 周孟雷;张之洞与近代反洋教运动[D];河南大学;2003年

9 闭雄壮;张之洞人才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朱海龙;张之洞与癸卯学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47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47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0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