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学习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
本文关键词:基于移动学习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移动学习的便捷性、自主性、个性化及普适性等特点能较好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基于移动学习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将移动学习高效地应用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中,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移动学习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教育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90年代中后期外出务工,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但户籍身份仍然是农民的劳动者。[1]他们日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更关注自身发展、更渴望融入城市。然而,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浩君;唐杰;邱飞岳;吴亮亮;;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12期
2 乔维德;;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状况的实证调查——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个案[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李彦;;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29期
4 张海波;陈文韬;李建鹏;;基于移动学习的农村教育信息化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3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厉毅;郑炜;;移动学习在农民大学生培养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解攀科;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双双;信息传播视角下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分析[J];成人教育;2011年07期
2 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吴漾;;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J];东岳论丛;2009年08期
4 刘奉越;;移动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新路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郭炯;黄荣怀;陈庚;;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运行现状及质量保证措施——基于“在京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评估”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6 沈辉;周西安;赵梅庆;;农民再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7 林利迈;陈国胜;黄武刚;高光照;;新型农民移动教育学习体系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8年06期
8 姚红静;于忠;周亮;段渭军;;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移动学习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10期
9 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7期
10 顾小清;查冲平;李舒愫;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度[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N];工人日报;2010年
2 特约撰稿 宋立芸;[N];通信信息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谭双翼;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2 栗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怡夏;移动学习系统建构与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万锋;;移动学习应用模式探究[J];科技资讯;2008年31期
2 胡乃香;;移动学习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3 马如宇;;影响移动学习用户使用态度的前置性和潜在性因素解析——基于扩展式科技接受模型的视点[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年10期
4 吴文涛;吕旭佳;张新明;;校园移动学习活动探究与设计[J];中小学电教;2010年12期
5 李莹;;M-learning:学习的未来[J];今日科苑;2007年22期
6 李望秀;李华新;;移动学习的新视域──欧洲mGBL项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02期
7 李婧;;基于Twitter的移动学习趋势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10期
8 郑琳琳;;利用小件进行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11期
9 高蓉蓉;吕森林;;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热点[J];现代教育技术;2006年06期
10 宋桂敏;;资源管理策略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小平;;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2 何杨勇;;对美国STW改革的评论——一种批判的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袁罡;金伟红;贾翌;周莉萍;包蕾萍;;职业教育与城市外来务工子女发展——来自上海徐汇区的调查建议[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4 孙秀斌;蔡民;许秀琴;;构建发展性全员自主评价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评价系统[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5 秦素;;中等职业教育“2+1”模式中学生心理教育的问题与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赵萌;;云计算及其在移动学习模式下应用初探[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成思危;;两翼齐飞 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发展[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徐正巧;赵德伟;庄科君;;认知弹性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9 郭志明;;凯兴斯坦纳改革国民学校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其理论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阎有生;;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韩冬 通讯员 李高松 实习生 何孟遥;学前、职业教育绘就蓝图[N];常德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宁锐 启一丁;重庆:“大足石刻”背后的教产合作[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记者 刘丹东;王铁成视察县(市)教育事业发展[N];锦州日报;2009年
4 实习记者 赵敬梅;我市扎实做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N];广元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娜 通讯员 宁党保;高考降温 职业教育成焦点[N];益阳日报;2009年
6 李鸿 实习生 武声桐;巩固“两基”成果 办好职业教育[N];六盘水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杰 倪光辉;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 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N];人民日报;2010年
8 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又关闭两所私立院校[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余依霖;《规划纲要》实施还需要真枪实弹[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10 记者 王子懿;义务教育有新突破 素质教育有新探索 职业教育有新创造 高等教育有新发展[N];永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国昌;守土经营与模范治理的双重变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顾月琴;日常生活变迁中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蕾;教育产出结构、资源配置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7年
4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5 常国良;近代上海商业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新华;近代中国教育如何可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庆蓬;教育政策评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宗希云;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10 刘军;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俊朝;陆费逵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张双娜;我国教育投资及其与结构性失业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谭佳;澳大利亚TAFE学院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朱智宇;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刘超;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张昕;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彭燕;三峡重庆库区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魏稳;现代教育技术在中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金伦;内蒙古水利技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波;黄炎培农村改进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55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5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