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中国地区间教育不平等的分解及治理

发布时间:2017-08-14 10:25

  本文关键词:中国地区间教育不平等的分解及治理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不平等 夏普里值分解 面板数据 教育发展


【摘要】:采用中国1997—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夏普里值分解法对地区教育不平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先发优势是导致地区教育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但其贡献度越来越小;各地财政性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已成为影响地区教育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二者的累计贡献率达60%以上。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贡献度有所降低,各地城市化差异的贡献度维持在10%左右。因此,应加大政府投入的水平和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教育的投入效率,提升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激励;通过提升城市化水平以实现城乡间、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教育不平等 夏普里值分解 面板数据 教育发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及实证研究”(70703038)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不平等对收入流动的影响研究”(EFA080248)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文献回顾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越来越依靠人力资本积累,教育作为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地区间教育不平等已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以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例,北京与青海分别为历年最高和最低的省(市),1996年二城市的平均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赖德胜,郑勤华;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与教育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吴方卫,张锦华;教育平等的地区分化与地区分化下的教育平等——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状况的一个考察[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3 岳昌君;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03年01期

4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5 朱恒鹏;地区间竞争、财政自给率和公有制企业民营化[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6 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年12期

7 万广华,陆铭,陈钊;全球化与地区间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8 周业安;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恒龙;陈宪;;我国财政均等化现状研究:1994-2004[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2 冯涛;宋艳伟;路燕;;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聂海;陆迁;;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5期

4 文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的地方政府竞争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蒋天文;樊志宏;;大江大河从“公共资源”到“公地悲剧”演变的内在机理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6 庞明川;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博弈的形成机理及其演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2期

7 郭平;李恒;;居民收入分配规范函数及其福利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8期

8 尹希果;陈刚;潘杨;;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干预与金融发展效率[J];财经研究;2006年10期

9 黄赜琳;王敬云;;基于产业结构区际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3期

10 朱恒鹏;;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资本自由度指数:1999—2004[J];财贸经济;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佳;;对中国地(市)管县体制的理论探讨——一个两地区、两级政府模型[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聂辉华;;取消农业税对乡镇政府不同行为的影响: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分析框架[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3 王常雄;;二元农地产权、地方政府过分掠夺与失地农民策略性反应[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阳程文;;地方政府无序竞争的制度分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朱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再分配探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王蓉;;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问题研究:历史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7 宁本涛;;世纪初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反思[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贾云鹏;刘青秀;;论我国的教育市场分割[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何晓星;;再论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武;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开发的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玮;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财政分权[D];厦门大学;2003年

4 林国庆;公共债务·地方财政·经济发展[D];厦门大学;2003年

5 刘晔;资本市场发展与财政制度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6 凌岚;论分级财政治理[D];厦门大学;2003年

7 黄颖;图书馆治理的比较制度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年

8 刘锡田;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基础与创新[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9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丁金泉;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葆华;“诺思悖论”、制度变迁及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安慧玉;黑龙江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高立昌;论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间支出竞争[D];山东大学;2005年

4 饶鹏;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5 张勇;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秩序失范的产权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顾海晓;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行智国;中国区域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D];天津财经学院;2003年

8 王菊仙;中国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华;关于建立健全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勇强;西部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方;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联动发展的国际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2 曾满超,丁延庆;中国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的挑战与教育转移支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3 沈百福,杜晓利;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4 李军杰,钟君;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基于公共选择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4期

5 周业安,赵晓男;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研究——构建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秩序的理论和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6 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7 王家赠;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8 王小龙;李斌;;经济发展、地区分工与地方贸易保护[J];经济学(季刊);2002年02期

9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年12期

10 杨瑞龙,杨其静;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再论地方政府在我国制度变迁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煜;黄清峰;;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研究综述[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2 李海涛;;我国教育不平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6年23期

3 刘娜;;消除教育不平等——实现民生的基石[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年07期

4 刘泽云;;教育与工资不平等:中国城镇地区的经验研究[J];统计研究;2009年04期

5 温娇秀;王延军;;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动态研究——一项基于各地区教育基尼系数的实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温娇秀;;我国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的动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7 梁正华;;试论城乡教育不平等对缩小收入差距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8年15期

8 郑彩祥;;中国教育扩张与教育不平等的实证研究[J];知识经济;2008年11期

9 肖志勇;魏下海;;教育不平等、人力资本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03期

10 颜敏;王维国;;教育不平等的测度与分解——基于辽宁省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教育科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晓俊;;我国教育平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2 沈华;岳昌君;丁小浩;;基于因子分析的教育不平等国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高政;;教育公平的文化视角[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金蓓蕾;“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首先要改变城乡教育不平等”[N];东方早报;2010年

2 特约评论员 顾昕;“义务教育行政化”导致教育不平等[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3 安尊华;促进教育公平[N];贵州日报;2008年

4 杨凤英(作者为山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N];山西政协报;2005年

5 早报记者 李琴;改善中的差距 当天平倾斜之后[N];东方早报;2005年

6 戴海;教育不公恶化 专家呼吁遏制[N];江苏法制报;2005年

7 杨东平;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制度原因[N];南方周末;2003年

8 王晓辉;女童教育在哪里远离了平等[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郝卫江;教育不公板子该怎么打?[N];中国妇女报;2005年

10 梁发芾;中央财政应承担更多义务教育责任[N];中国信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刘涛;美国择校政策的政治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平;转型期城市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爱民;教育差距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晓娇;我国教育不平等及其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2 董勇;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分配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1年

3 张海峰;教育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4 庞锐;教育不平等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关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5 代向敏;中国教育不平等现状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乔智;家庭背景与教育机会分配[D];复旦大学;2008年

7 陶莎;教育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郭淡泊;我国教育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路婉婷;教育投资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柯凌云;从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看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平等性[D];广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72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72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8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