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8-15 17:03

  本文关键词: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生活变动事件 适应 心理学 精神卫生 青少年


【摘要】:正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应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一系列的压力,而生活事件又是构成这些压力的主要应激源,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该文就近年来有关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概念、分类、差异性研究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皖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关键词】生活变动事件 适应 心理学 精神卫生 青少年
【基金】:国家高新技术“863”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AA02Z427)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sk257)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应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一系列的压力,而生活事件又是构成这些压力的主要应激源,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该文就近年来有关生活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于华林;韩利群;王鹏;高峰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适应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陈虹霖;张一奇;;大学生压力及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的相关性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姚梅玲;赵悦淑;靳彦琴;冯红旗;祝秀梅;;家庭类型对中学生生活事件的影响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08年01期

5 隋雪,郭俊汝,关尔群,马莹华;大学生社会应激能力调查与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6 王智;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7 张巧明;郑晓燕;王惠萍;;中学生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8 李艳华;何少颖;赵陵波;段华平;;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9 彭虎军;魏书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10 郭俊慧;白雪光;王晓萍;成敬;王高华;;高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社因;张福英;崔友民;孔凡存;房华;;解郁冲剂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5期

2 张健平;;神泰片与奥沙西泮联合治疗酒精所致焦虑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1期

3 王道俊;;针刺治疗癔性失语38例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7期

4 任怡;;省重点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5期

5 黄豹;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32例临床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郑家宏,程为力;黛力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恶劣心境对照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任仲园;;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葛雪芬;李月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林勇;夏江明;;过量快克所致精神障碍2例[J];安徽医学;2009年10期

10 孙艳;孔晓明;汪艳丽;;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安徽医学;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宝伟;;大学生挫折与应对研究范式的变化[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3 刘丽;;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4 杜天骄;;医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5 杜天骄;;医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6 李晓一;邢葆平;;针灸治疗产后焦虑症患者50例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王晓娥;;精神疾病患者吞服异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闫少校;高冬芳;宋艳颖;张志玲;;八段锦锻炼对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及脂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曹延筠;;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镇静催眠药物应用的时点调查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郭小青;谌琦;王李雯;白晓英;董琳;张玉平;;中西医治疗肝郁痰热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滨;坤宁安对围绝经期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林磊;基于MRI的大脑皮层形态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黄亚辉;茶树种质间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差异及γ-氨基丁酸茶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郑梅竹;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夏桂选;基于“已病防变”理论从肺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杨萌;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体质特征及生存质量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朱祺仁;靳三针结合中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樊凌;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文献评价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江;许昌市城乡居民自杀态度及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孙经;毒品依赖者童年期虐待及相关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张小明;围绝经期抑郁症与性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燕;农村中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邹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压力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周志娟;初中生感戴、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熊良斌;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曜;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娟;中学生自立人格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杜鹃;不同文化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升,陶芳标;中学生生活事件评定及其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2 李文利,,钱铭怡;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中国大学生常模修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3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曾转萍,徐伊,邝燕欢;对应分析方法在精神障碍资料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吴昊;中学生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谢琴;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校别、性别及焦虑水平差异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姚齐和,赵传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4期

8 潘建男,郑胜圣,郑全全,陈树林;城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9 陈玉梅;高和平;;高职生社会支持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10 郅利聪;;河南省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6期

2 任俊,高晓东,王涛;校园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0期

3 冯志颖;;保持心理健康系列谈(十三)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值得关注[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6年06期

4 党峥峥;;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5 康育文;康湘文;;内地某高校藏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8期

6 杨杰文;蔡开贤;范瑞泉;;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12期

7 姜峰;张淑媛;郭秀丽;段秋红;关旺;栗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7期

8 魏军锋;;地震灾区重建期间学龄儿童心理应激源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6期

9 胡海利;张洪波;傅苏林;邵子瑜;;复原力与青少年发展及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7期

10 傅安国;邓军;;某师范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卫华;栗克清;杜波;孙秀丽;严保平;;2002-2010年河北省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情况调查[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杨芳;;孕产妇精神卫生问题调查[A];医学科研成果与应用[C];2011年

3 朱紫青;谢斌;严俊;薛海波;卞茜;;精神卫生[A];2007-2008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4 李朝林;汤小辉;余善法;任军;李霜;陈丽;林铮;史晓垎;;流动工人精神卫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梁晓燕;刘华山;高培霞;;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7 樊富珉;;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与辅导发展[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刘海英;徐巍;;和谐社会呼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9 韩标;刘静;李英丽;杨甫德;;国内主要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互联网服务调查[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席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浅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达宣;最新研究显示:近20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下滑[N];科技日报;2009年

2 崔威 李强;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杜绝隐性伤害[N];连云港日报;2009年

3 陈佩珊;必须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N];潮州日报;2009年

4 葛秋芳 曲国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N];福建科技报;2002年

5 魏力;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N];广东科技报;2004年

6 赵烨;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N];光明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金振蓉;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8 胡海燕;青少年心理健康须高度重视[N];人民政协报;2005年

9 姜坤;青少年心理健康图书渐成市场新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10 记者 江马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堪忧[N];潮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坤;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经济运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志平;长沙、西安、无锡三城市居民精神健康素养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戴庆康;权利秩序的伦理正当性[D];东南大学;2005年

7 简伟研;医疗费用支付制度选择的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8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徐艳红;我国媒体自杀报道的伦理规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志华;音乐治疗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玺;南阳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3 邓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4 张纯;《心理访谈》青少年心理健康类节目发展状况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张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陈东亮;促进弱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7 董生亮;惩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积极意义及心理干预策略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慧;体力活动、视屏时间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9 王睿;美术教育的心理矫正作用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伟;城乡结合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及干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79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79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2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