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欺负行为发生特点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欺负行为发生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欺负与受欺负行为的发生特点,为网络欺负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海口市3所中学的599名中学生,采用青少年网络欺负与安全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欺负者与受欺负者的报告率分别为27.5%和40.2%。女生欺负与受欺负的比例均高于男生,高中生受欺负的比例高于初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网络聊天、手机短信、电话与网站是中学生最常遭遇及最常实施的欺负类型。36.5%~53.6%的受欺负者不知道欺负者是谁。22%~27%的受欺负者不会告诉任何人,40%~50%会告诉朋友,约20%会告诉父母,不到5%会告诉教师。结论中学生网络欺负行为存在性别与年级差异,网络聊天、手机短信、电话与网站是中学生最常遭遇及实施的欺负类型。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因特网 羞耻 精神卫生 学生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青少年中的广泛应用,以通讯工具和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欺负行为也随之出现在中学校园中。相较于传统欺负,网络欺负中的欺负者更易隐蔽,而且欺负行为更易发生、更易扩散与多样化,从而使得网络欺负行为对个人的危害更大。本文试图了解海口市琼山区中学生网络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美芳,张文新;中小学中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受欺负者的同伴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2期
2 陈世平;乐国安;;关于学校中儿童欺负行为的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云,周宗奎;受欺负中小学生的应对策略与干预措施[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4期
2 盖笑松,方富熹;我国校园欺侮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张文新;学校欺负及其社会生态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纪林芹,张文娟,张文新;学校欺负与同伴背景的关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张文新,纪林芹;关注学校中的欺负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6 刘永芳,李海垒,田歆;学校欺负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7 朱新筱,李春,许岩;欺负发生的学校背景[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8 余毅震,史俊霞,黄艳,王俊;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关系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0期
9 陈昌凯,徐琴美;3~6岁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评价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1期
10 辛自强,孙汉银,刘丙元,池丽萍;青少年社会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云红;生命与焦虑[D];河南大学;2003年
2 王勇鹏;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令;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杜红梅;移情与后果认知训练对儿童欺负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莉;初中女生受欺负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闫荣双;初中生学校恐惧的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会欣;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蔡春凤;小学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同伴接纳/拒绝与受欺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苏杰;初中学生欺负行为状况调查及干预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攻;网络社会的本质:一种数字化社会关系结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盖笑松,方富熹;我国校园欺侮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文军;网络社会的病症及网络社会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科技导报;2002年10期
4 黄少华;网络社会学的基本议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宋佐东;网络文化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徐艳国;;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7 马向真;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与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张文新,王益文,鞠玉翠,林崇德;儿童欺负行为的类型及其相关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1期
9 赵莉,雷雳;关于校内欺负行为中受欺负者研究的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10 陈世平;小学儿童欺负行为与个性特点和心理问题倾向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红;郑志豪;;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2 曾凡敏;;大学生网络隐喻表征维度量表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3 胡芳芳;桑青松;;高年级小学生校园欺负特点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4 崔景贵;;“网络成瘾症”的诊断与调适[J];大众心理学;2003年11期
5 艾波;邓新洲;付慧娥;张荣华;;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学习月刊;2011年1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会萍;;易内疚和易羞耻大学生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的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马会萍;;易内疚和易羞耻大学生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会萍;寇_g;;易内疚与易羞耻高中生在假设内疚-羞耻情境中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马会萍;寇_g;;易内疚和易羞耻高中生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的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曹枫林;苏林雁;高雪屏;刘军;肖汉仕;耿耀国;苏巧荣;王玉凤;;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的影响因素[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钱铭怡;刘嘉;;羞耻感与应付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董兴义;陈满庆;;论狱内押犯同性恋问题与防治对策[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8 冯晓杭;张向葵;;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体验与评价反应模式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赵颖;;人际交往心理论[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涂春华;;理情行为治疗法(REBT)的原理和技术[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泰希·威纳 谢冬兰 编译;网上健脑锻炼:让你的大脑“点石成金”[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谭西顺;网络为何让他们痴狂?[N];大众卫生报;2004年
3 王艳菲;网络会影响心理健康[N];健康报;2002年
4 整理/刘芬;当孩子看见父母亲热[N];北京科技报;2004年
5 明月;越老性格越好[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华英;自我诊断“网瘾综合征”[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7 苗苗;遭遇抢劫后心理调节是关键[N];保健时报;2005年
8 朱晓山(南山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控制抑郁的十大步骤[N];深圳商报;2000年
9 艾 欣;别让智能化蚕食心理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10 寻仁;怎样防治网瘾综合征[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晓杭;中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博;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人格特质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靖华;身体锻炼对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付志丹;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朱凯;博客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党丽洁;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冲突控制的ERP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陈军;大学生网络成瘾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7 郝文清;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79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79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