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控—自主动机对自我控制损耗的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受控—自主动机对自我控制损耗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主动机 受控动机 自我控制损耗 任务类型 能量
【摘要】:自我控制力量模型认为自我控制依赖于一种数量有限的能量。先前的自我控制消耗能量,致使个体处于一种暂时性的能量缺乏状态,进而导致随后的自我控制失败。这种因先前自我控制而产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或意愿的暂时性的下降被称为自我控制损耗(ego depletion)。近些年,一些实验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自我控制都消耗能量,以致损害随后的自控表现;自主动机条件下的自我控制可能不会引发自我控制损耗。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以stroop色词不匹配任务的反应时和错误率作为自我控制损耗的测量指标,探讨个体动机类型对自我控制损耗的影响。 本研究以高职生为被试,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一为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自变量为动机类型,包括受控动机、中性动机和自主动机三个水平。实验通过创设不同情境诱发被试产生不同类型的动机,让被试在不同类型的动机条件下完成第一项自控任务(压制想法任务),然后再让他们完成stroop色词不匹配任务,以考察个体进行自我控制的动机类型对自我控制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控动机组的反应时最长,错误率最高;自主动机组的反应时最短,错误率最低。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采用2×2完全随机设计,将动机类型自变量减少一个水平,分为受控动机和自主动机两个水平,增加任务类型作为自变量,包括损耗任务和非损耗任务两个水平,以进一步考察实验中各组被试在自我控制损耗上的差异表现是动机作用的结果,还是能量耗竭的结果;同时采用《简式情绪内省量表》测量各组被试的情绪状态,以考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自我控制损耗是否受到被试情绪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损耗任务条件下,自主动机组的stroop任务成绩优于受控动机组;在非损耗任务条件下,自主动机组和受控动机组的stroop任务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自主动机条件下完成损耗任务和非损耗任务,随后的stroop任务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动机类型和任务类型都不影响被试的情绪状态。 本研究得出以下四个重要结论:(1)自主动机条件下进行自我控制会比受控动机条件下消耗更少的能量,更不容易导致自我控制损耗。(2)无论在自主动机还是受控动机条件下,完成非损耗任务都不会消耗能量,不会导致自我控制损耗。这也说明后一项自控任务成绩上的差异不是单纯由动机引起的,而是动机与能量交互作用的结果。(3)自主动机可以克服自我控制损耗的发生。(4)后一项自控任务成绩上的差异与被试的情绪状态无关。
【关键词】:自主动机 受控动机 自我控制损耗 任务类型 能量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前言8-17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9-11
- 1.2.1 有关受控动机和自主动机的研究9-10
- 1.2.2 有关自我控制损耗的研究10
- 1.2.3 动机与自我控制损耗之间关系的研究10-11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11
- 1.3.1 研究目的11
- 1.3.2 研究假设11
- 1.4 研究方法11-15
- 1.4.1 实验设计11-12
- 1.4.2 被试12-13
- 1.4.3 实验仪器和材料13-14
- 1.4.4 实验程序14-15
- 1.5 研究结论15
- 1.6 研究意义和不足15-17
- 1.6.1 研究意义15-16
- 1.6.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16-17
- 2 研究综述17-33
- 2.1 关于受控动机和自主动机17-22
- 2.1.1 受控动机和自主动机的定义17-18
- 2.1.2 受控动机和自主动机的不同心理学效应18-19
- 2.1.3 受控动机向自主动机转化的机制19-20
- 2.1.4 促进受控动机向自主动机转化的情境因素20-21
- 2.1.5 诱发受控动机和自主动机的实验操作21-22
- 2.2 关于自我控制损耗22-28
- 2.2.1 自我控制的定义23
- 2.2.2 自我控制力量模型的基本观点23-25
- 2.2.3 自我控制损耗的定义25
- 2.2.4 影响自我控制损耗的因素25-27
- 2.2.5 自我控制损耗的研究范式27-28
- 2.3 动机与自我控制损耗的关系28-33
- 2.3.1 动机作为自我控制的基本成分29-30
- 2.3.2 动机冲突与自我控制损耗30-31
- 2.3.3 有关动机与自我控制损耗关系的实证研究31-33
- 3 实验研究33-52
- 3.1 实验一33-43
- 3.1.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33
- 3.1.2 研究设计33-34
- 3.1.3 研究方法34-38
- 3.1.4 实验结果38-42
- 3.1.5 讨论42-43
- 3.2 实验二43-52
- 3.2.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44
- 3.2.2 研究设计44-45
- 3.2.3 研究方法45-47
- 3.2.4 实验结果47-51
- 3.2.5 讨论51-52
- 4 总讨论52-56
- 4.1 自我控制的动机类型影响自我控制损耗52-53
- 4.2 不同任务条件下动机类型对自我控制损耗的影响53
- 4.3 不同动机条件下任务类型对自我控制损耗的影响53-54
- 4.4 动机类型对自我控制损耗的作用机制54-56
- 5 研究结论56-57
- 6 研究总结57-59
- 6.1 研究意义57
- 6.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57-59
- 附录59-61
- 参考文献61-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本钰,张承芬;个体早期情绪唤起与自我决定及主观活力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刘丽虹;张积家;;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孙开宏;季浏;王春芳;;小学高年级女生体育课中的自主支持感与动机定向之间的关系: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刘兆敏,刘昌;不同年龄阶段Stroop效应及反转Stroop效应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4期
5 刘海燕,闫荣双,郭德俊;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近展—自我决定论[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6 胡小勇;郭永玉;;自主-受控动机效应及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7 张剑;张建兵;李跃;Edward L.Deci;;促进工作动机的有效路径: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拥军;自我控制损耗对运动员操作表现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袁冬华;自我损耗效应及其克服:积极情绪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慧;中学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3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8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