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对学校适应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对学校适应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 学校适应 城市人角色认同 自尊 中介作用
【摘要】:采用问卷对重庆市578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城市人角色认同、自尊和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探讨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①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学校适应不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水平和自尊水平均显著低于城市儿童.②城市人角色认同与自尊呈正相关,而城市人角色认同、自尊均与学校适应呈负相关.③自尊在城市人角色认同对学校适应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分别计算时发现,自尊对流动儿童起部分中介作用,对城市儿童起完全中介作用,且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差异显著.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学校适应 城市人角色认同 自尊 中介作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资助项目(SKXM2009062) 西南大学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NSKD11053)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所谓流动儿童,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6~14岁(或7~15岁)儿童少年.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已接近2亿,其背后有着多达1 400万的随迁子女[1].跟随父母由农村进入陌生的城市,一些流动儿童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产生了许多心理和行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自尊及其稳定性和保护作用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申继亮;胡心怡;刘霞;;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及对其自尊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王莹;;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谭千保;;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7 孙晓莉;;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2期
8 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教育探究;2006年02期
9 郑友富;俞国良;;流动儿童身份认同与人格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10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蔺秀云;邓林园;;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J];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淼;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与流动儿童自我身份建构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3 崔娜;初中生学校适应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庄伟;曹晖;赵富才;;高职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接纳、交往焦虑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邵福泉;;农村中学生自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3 吴新雷;刘海燕;;重点高中学生运动情绪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5期
4 李洁;甘怡群;周宇;;建筑设计师完美主义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王建平;李董平;张卫;;家庭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应对效能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屈智勇;何欢;张秀兰;王晓华;刘芳南;;从企业/社区服务到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的政府责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王英春;褚跃德;郭璐;;青少年运动员情绪智力及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与人际能力、社会支持感知和自主性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胡保玲;云乐鑫;;网络顾客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顾客信任的中介作用[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雷万鹏;谢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影响因素与政策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郭全根;;高校中青年教师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褚荣伟;;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沛;陈莉;;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8 王茹;贾军;;优秀运动员目标定向、认知特质焦虑与自信关系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杜运周;任兵;陈忠卫;;先动性,合法化与中小企业成长——一个中介模型及其启示[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范明;肖璐;;高管团队信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团队冲突的中介作用[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万益迁;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模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廷钫;知识员工自我管理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冯旭;服务创新过程中一线员工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年晶;儿童忽视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性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姜亮;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行为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周志娟;初中生感戴、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丹;卷入程度对品牌偏好的影响:广告诉求的缓冲作用,,品牌印象的中介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曜;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怀胜;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及教师的指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邹泓;张春妹;;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李志,丁贻劭;女生大学生活适应性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丛晓波,田录梅,张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1期
7 ;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1.4亿人[J];党政干部文摘;2008年01期
8 黎婉勤;;东莞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李志勇;董文;吴明证;;论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肖玮;肖琼;;西安地区部分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京社会科学院 韩嘉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礼修;中学生问题行为与人格特征、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伟梁;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玮;三—五年级蒙古族小学儿童自尊、学校适应及其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莹;对城市中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的考察与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7 秦浦红;中学教师入职阶段角色认同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格茸拉姆;贫困民族地区学生学校适应与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余益兵;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红伟;城市弱势群体子女初中阶段学习适应问题的调查与干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刘杨;;我国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Z2期
2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王广新;瞿月涵;陈晓庆;孙俊岚;;流动儿童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8年05期
4 ;《信中的孩子》[J];电影;2002年11期
5 刘杨;方晓义;张耀方;蔡蓉;吴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标准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8年01期
6 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中国妇运;2007年06期
7 江君琴;;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心理危机[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8 赵笑梅;李婷;;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孙德君;裴亮;刘爱书;;某小学277名流动儿童的同伴关系和自我概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8期
10 唐咏;;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和心理健康研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黎岩;王洋;;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及其与教师互动风格关系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孙晓莉;栾文娣;;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与同伴交往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潘瑞康;;关于流动儿童入学难的探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5 张小梨;;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红;陈纯槿;;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探索——由“政府购买学位”引发的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冯帮;;经济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雷音;罗学荣;;长沙市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徐云;汪菁;;流动人口与学生学习行为——流动儿童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李晓艳;;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思考[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彪 张霞 王平;宁夏留守流动儿童11万[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记者 黄标 通讯员 梁锦培;首次为流动儿童写歌[N];中山日报;2010年
3 陈若葵;流动儿童为何上学难[N];中国妇女报;2003年
4 曹丽娟 刘涛;给流动儿童一个稳定的课桌[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王永钦;留守流动儿童管理亟待形成合力[N];中国妇女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申保珍;农村流动儿童新问题亟待解决[N];农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薇;三成流动儿童感觉受到歧视[N];深圳商报;2009年
8 记者 胡芳;我区10万留守流动儿童的前途令人担忧[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9 记者 樊晓燕 通讯员 沈芙萱;我省召开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论坛[N];湖北日报;2010年
10 肖雅梅;留守流动儿童的保护伞[N];吉林农村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3 陈刚;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5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田宝宏;学龄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徐丽敏;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研究:一个发展主义的研究框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敏红;群体关系结构特征对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城市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盈盈;南宁市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及其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崔娟;广西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社会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思霓;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及其过程中的归因风格与挫折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广东;从生活世界看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D];云南大学;2010年
6 孙倩倩;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状况的调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魏彩;学龄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韩娟;“生活世界”视域下的城市儿童和流动儿童[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49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4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