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技术学”更名风波引发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由“教育技术学”更名风波引发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学 教育信息技术 学科发展 更名风波
【摘要】: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探讨"教育技术学"更名为"教育信息技术"的"利"与"弊",揭示了专业更名为"教育信息技术"的"弊"大于"利"。文章围绕此次专业更名风波引发深层次的思考,阐述了教育技术学科的长远发展不能靠专业更名来实现,而是要探索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既要立足于现在,及时合理地解决目前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又要展望未来,不断开拓新的专业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教育信息技术 学科发展 更名风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D/2008/01/186)“江苏教育技术30年发展史研究:1978—2008”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编号:GKAl03013)“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远程教育学习服务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教育部于2011年4月20日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1],根据《修订一稿》,“教育技术学”专业将被修订为“教育信息技术”(可授教育学、理学、工学学位),修订意见稿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学界同仁的高度关注;再到教育部2011年9月14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南国农;;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2 李祺;论教育信息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3 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二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4 李龙;;加强史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一)——“教育技术史”学科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5 汪基德;朱书慧;韩舒波;;关于提升教育技术学为一级学科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6 包国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学晋升一级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体会[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杰贵;;农村“电视机+DVD+光盘”教育模式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沈文钦;刘子瑜;;层级管理与横向交叉:知识发展对学科目录管理的挑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3 孙晶华;刘力为;;“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孙灵;;某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实施状况调查[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刘少昌;尹以璋;;游走于教育与技术之间的教育技术学学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贾遂民;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7 朱永海;张新明;;论教育信息系统的演进——兼论教育信息生态的形成[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7期
8 张有录;陈进;;关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李祺;在信息化进程中发展的中国电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10 荣曼生;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乐;基于EO匹配的科技人力资源迁移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敏;多媒体辅助情景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宏敏;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高燕;中学语文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佟晓珊;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交叉学科发育状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秦景良;虚拟实验在教学中的发展及其可持续应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永喜;基于物理虚拟实验室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旭东;开放式个性化网络教育学习流程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军;教育技术学专业科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尤殿龙;中小学校长教育技术素养标准的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荣超;;语言理据性和任意性新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李秉德;“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3 李康;美国教学技术与我国教学论之比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4 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5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6 李祺;电化教育与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最优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7 黄荣怀,张燕,张进宝;基于学习策略的大学生网上学习活动设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案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8 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体系——一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9 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二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10 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三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景中;王继新;张屹;彭翕成;;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11期
2 秦伟;;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方向上谈教育技术实验室新模式[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03期
3 赵慧臣;;第五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4 雨笛;;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协作研究,学术创新——全国首届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5 孔令军;杜轶龙;;中国教育技术学科:进展、问题和前景[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李建珍;王晓鸿;;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和招考课程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7 王吉;;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改名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8 谢婉茹;刘连启;;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软件导刊;2007年24期
9 谢婉茹;刘连启;;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7年12期
10 汪基德;朱书慧;韩舒波;;关于提升教育技术学为一级学科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前言[A];化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8-2009)[C];2008年
2 曹晓萍;;优化选题与科技期刊质量[A];第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应义斌;王剑平;赵文波;;从北美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谈我国设立生物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的必要性[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芳;邬志敏;李征涛;龚阳;刘颖;;浅谈专业特色实验基地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关系[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5 侯艳清;田雨普;;我国体育美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思索[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罗兴录;;作物栽培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韩启德;;序[A];水利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C];2008年
8 胡燕生;李斌;;影响中国病案学科发展因素探讨[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全国第11次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王明金;;材料力学课程改革必须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A];海峡两岸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胡魁;;对矿产地质勘查学科发展的几点意见[A];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地质勘查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学术研讨会矿产地质勘查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杭生 陆益龙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增强理论自觉 促进学科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曲静;工业设计专家聚哈研讨学科发展[N];黑龙江日报;2006年
3 记者 李将辉;我国科学技术相关学科发展呈现六大特点和趋势[N];人民政协报;2008年
4 ;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发展呈现六大趋势[N];江苏科技报;2007年
5 朱冰;我国学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周清春;未来食品:如何吃得放心[N];科技日报;2007年
7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 林来梵;“学术幼稚病”的N个表现[N];法制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延宏;科技进步离不开学科发展[N];科技日报;2003年
9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技术相关学科发展呈现六大特点[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关于我国建筑经济学学科发展的报告[N];中国建设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海涛;NBIC融合技术与交叉学科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3 王梅;基于生态原理的学科协同进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黄志鹏;我国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冲锋;领导教育学的学科自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贾莉莉;基于学科的大学学术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郭树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生态系统发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李金奇;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英;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资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韩慧敏;教育技术学专业评估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金娥;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课外拓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丽红;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创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军;教育技术学专业科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柳春艳;教育技术学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运锋;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艳丽;影响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学习动力的基本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胡凤阳;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世纪历程[D];河北大学;2003年
10 任丽萍;中美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58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58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