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蒙古、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0:08

  本文关键词:蒙古、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基础教育信息化 比较研究 蒙古 中国


【摘要】:信息通信技术是说明世界发展趋势的因素、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保障人们的发展、权利的工具。关于这个领域的发展作用,执行的任务、意义世界各国承认,并在这方面联合国特别重视。在它的关注和推动下组织了关于信息化社会问题两次例会,第一次例会上批准与执行“原则宣言”、“工作纲要”这两个公文。在这些公文内容召唤各国政府要制定发展信息通信技术政策、改善该领域制度。 世界许多国家向工业时代移植信息化时代的过程越来越集约化,承受建立信息化社会、创造社会资源的资源是知识、信息,在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社会所部门把信息技术广泛地使用。世界各国政府在制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时,把基础教育的信息化作为重要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支持力度,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创新人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而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结果,教育的发展必须满足人类社会面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 对于地区辽阔、人口密度低、菲海岸我蒙古国推广信息通迅技术,成为21世纪的发展基础是越来越明显。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形势下,对蒙古和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师资信息化培训、法规与规划进行比较。 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包括选题缘由,基本问题和研究思路,研究目的,,研究的方法,论文题目研究情况。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包括基础教育信息化概念,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起源,内涵,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特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第三部分,基础教育信息化具体内容方面进行比较。包括中国和蒙古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师资信息化培训和政策法规方面进行比较。 第四部分,总结。包括分析蒙古、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面差异的根源,启示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 比较研究 蒙古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0
  • 图目录10-11
  • 表目录11-12
  • 第1章 引言12-16
  • 1.1 选题缘由12
  • 1.2 基本问题和研究思路12-13
  • 1.3 研究目的13
  • 1.4 研究的方法13-14
  • 1.5 论文题目研究情况14-16
  • 第2章 文献综述16-24
  • 2.1 基础教育信息化概念16-17
  • 2.2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起源、内涵17-20
  • 2.2.1 蒙古基础教育信息化起源、内涵17-18
  • 2.2.2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起源、内涵18-20
  • 2.3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特征20-22
  • 2.4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目的22-24
  • 第3章 基础教育信息化具体内容比较24-64
  • 3.1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24-41
  • 3.1.1 蒙古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4-36
  • 3.1.2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36-41
  • 3.1.3 本节小结41
  • 3.2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建设比较41-45
  • 3.2.1 蒙古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41-43
  • 3.2.2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43-45
  • 3.2.3 本节小结45
  • 3.3 信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师资信息化培训比较45-53
  • 3.3.1 蒙古基础教育信息化师资信息化培训45-47
  • 3.3.2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师资信息化培训47-52
  • 3.3.3 本节小结52-53
  • 3.4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法规比较53-64
  • 3.4.1 蒙古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法规53-57
  • 3.4.2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法规57-63
  • 3.4.3 本节小结63-64
  • 第4章 总结64-66
  • 4.1 分析蒙古、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面差异的根源64-65
  • 4.2 启示65-66
  • 参考文献66-70
  • 后记70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58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58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2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