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论尼采的师生观

发布时间:2017-08-30 13:33

  本文关键词:论尼采的师生观


  更多相关文章: 尼采 权力意志 永恒轮回 教师观 学生观 师生关系观


【摘要】:位列“千年十大思想家”之一的尼采,是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巨人。尼采洋溢着浓浓生命关怀气息的哲学思想,极富批判精神的人格气质,对于激发人的昂扬斗志和创造激情、改造人性的孱弱以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 师生观是尼采教育思想中一个能够集中体现其独特思想的较为完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尼采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以整体研究为主,专题研究相对较少。而关于尼采师生观的深入研究,则尤其少见。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尼采的师生观,对于全面认识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恰当地处理师生关系,更好地保持师生双方存在的独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对尼采师生观的研究,奠基在如下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之上:尼采哲学思想的流变历程、尼采的教育功能观和尼采的教育目的观。在发展历程上,尼采的哲学思想以柏拉图主义传统作为论战对象体现出了明显的流变轨迹。在教育功能观上,以“权力意志”学说和“永恒轮回”思想为依据,尼采对于授受式的教育模式持一种激烈的批判态度而主张高扬自我教育的作用。在教育目的观上,尼采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的“自由精灵”。 尼采的教师观以“权力意志”学说为主要依据,以培养自由精灵为目的建构而成。由此尼采非常注重教师的思想家特性,,并赋予了教师五种相互联系的非常具体的形象:作为“解放者”的教师、作为追求“完成自己”的教师、作为“赠予者”的教师、作为“渔夫”的教师以及作为“栏杆”的教师。 在尼采的著作中集中论述学生观的文本较少且伴随着“永恒轮回”思想的逐步成熟而不断发展修正。但是综合考虑其教育目的观以及关于学生的相关论述,仍可将尼采的学生观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作为“活的伙伴”的学生、作为“坚硬的石头”的学生、作为“战友”的学生以及作为“神圣对手”的学生。 尼采的师生关系观建立在教师观和学生观的基础之上。以“权力意志”学说为根本原则,坚守着“不断超越自我”和“伟人必定诞生”两大信念,尼采建立起了友情式的师生关系观。这种友情式的师生关系有着三种表现向度:共同战斗与共同创造的关系、神圣敌对的关系以及赠予关系。
【关键词】:尼采 权力意志 永恒轮回 教师观 学生观 师生关系观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56;B516.4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 尼采原著中有关师生观的论述综述8-11
  • (二) 国内关于尼采师生观的研究综述11-13
  • (三) 国外关于尼采教育思想的研究综述13-14
  • 一、 理解尼采师生观需要理清的几个问题14-26
  • (一) 查拉图斯特拉的“上山”与尼采哲学思想的流变14-18
  • 1.对查拉图斯特拉人物形象的理解14-15
  • 2.“上帝之死”与查拉图斯特拉的第一次上山15-16
  • 3.“超人”学说的潜在危机与查拉图斯特拉的第二次上山16-17
  • 4.自身的不成熟与查拉图斯特拉的第三次上山17-18
  • 5.尼采哲学思想的流变历程18
  • (二) 尼采的教育功能观18-22
  • 1.尼采对于授受式教育的批判态度19-20
  • 2.人的两大天性20-21
  • 3.尼采基于双重天性论的教育功能观21-22
  • (三) 尼采的教育目的观22-26
  • 1.“超人”与尼采的教育目的22-23
  • 2.查拉图斯特拉是否达到了“超人”境界23-24
  • 3.世间是否存在着可被教育为“超人”的人24-25
  • 4.查拉图斯特拉是否具备将人培养为“超人”的意愿25-26
  • 5.对尼采教育目的观的再认识26
  • 二、 尼采的教师观26-31
  • (一) 作为“解放者”的教师26-27
  • (二) 作为追求“完成自己”的教师27-29
  • (三) 作为“赠予者”的教师29-30
  • (四) 作为“渔夫”的教师30-31
  • (五) 作为“栏杆”的教师31
  • 三、 尼采的学生观31-36
  • (一) 尼采对可教育对象的认识流变32-33
  • (二) 尼采学生观的具体表现33-36
  • 1.作为“活的伙伴”的学生33-34
  • 2.作为“坚硬的石头”的学生34-35
  • 3.作为“战友”的学生35
  • 4.作为“神圣对手”的学生35-36
  • 四、 尼采的师生关系观36-42
  • (一) 尼采师生关系观的根本原则36
  • (二) 尼采师生关系观的两大信念36-38
  • 1.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念37
  • 2.伟人必定诞生的信念37-38
  • (三) 尼采师生关系观的具体表现38-42
  • 1.共同战斗与共同创造的关系39-40
  • 2.神圣敌对的关系40-41
  • 3.赠予关系41-42
  • 主要参考文献42-45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茂明;;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庆熊;;“虚无主义”和“永恒轮回”——从尼采的问题意识出发的一种考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郭兴举;尼采的教师观[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4 黄荣;;论尼采生命视野中的道德和道德教育[J];中国德育;2010年02期

5 李洁;试论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历史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程从柱;尼采的教育人生观及其当代意义[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石中英;程从柱;;尼采“精神三重境界”思想的教育学意蕴[J];皖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郭兴举;;论存在主义的教师观[J];教育学报;2006年03期

9 程从柱;郭兴举;;从作为教育家的艺术家到人生哲学家——尼采教育思想的演进[J];教育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耀锋;尼采哲学的价值哲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59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59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7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