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论吴汝纶教育思想对桐城中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05 17:43

  本文关键词:论吴汝纶教育思想对桐城中学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吴汝纶 桐城中学 教育思想 思考


【摘要】:吴汝纶,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桐城学派代表人物。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深州、冀州任地方官时,主张收回学田,创办书院;在主持莲池书院期间,尝试整顿改革书院,引进西学;在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后,为谋求教育救国之法,他领命远赴日本,系统考察日本的教育制度,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和近代教育转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吴汝纶以其垂暮之年着手创办桐城学堂,桐城学堂是吴汝纶在赴日考察基础上归国后所创办的一所新式学校,为安徽省第一所近代学堂,这也是吴汝纶实施近代教育的唯一一次实践。桐城中学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桐城中学师生始终不渝地遵循着吴汝纶先生的教育思想,秉承“勉成国器”的办学宗旨,努力实现人才奋兴的宏愿。 研究吴汝纶教育思想对百年名校桐城中学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对于我国当代教育制度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文研究内容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交代本论文选题的缘由,研究的意义,分析国内对吴汝纶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从清朝末年中国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吴汝纶的个人经历着手,回顾并总结了吴汝纶创办桐城学堂的历史背景。 第三、四、五部分分别论述了在桐城学堂、桐城县立中学、桐城中学三个关键历史时期内,吴汝纶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教师四个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全面应用、逐渐弱化、基本淡化的趋势。 第六部分基于吴汝纶教育思想对桐城中学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提出了四点反思,从而揭示出中国教育制度从近代向现代的转型以及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转变。
【关键词】:吴汝纶 桐城中学 教育思想 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0-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研究的缘起8
  • 1.2 研究综述8-11
  • 1.3 研究意义11-12
  • 1.3.1 理论意义11
  • 1.3.2 实践意义11-12
  • 1.4 研究方法12-13
  • 1.4.1 文献研究法12
  • 1.4.2 历史分析法12
  • 1.4.3 比较研究法12-13
  • 1.5 创新之处13-14
  • 第2章 吴汝纶创办桐城学堂的历史背景14-17
  • 2.1 教育救国的迫切需要14-15
  • 2.2 振兴家乡的教育事业15-16
  • 2.3 赴日前后的个人经历16-17
  • 第3章 桐城学堂:吴汝纶教育思想的全面呈现17-30
  • 3.1 人才培养目标:“勉成国器”17
  • 3.2 课程:“合东西之学问”,设置实业课程17-21
  • 3.2.1 “合中西学问”,“旧学不可废”17-20
  • 3.2.2 重实业教育,设置实业课程20-21
  • 3.3 教学:德智体三育合一21-25
  • 3.3.1 开智,然后知德教21-22
  • 3.3.2 爱国,,德育观之首22-24
  • 3.3.3 新民,无体育则弱24-25
  • 3.4 教师:聘用“东师”,速培师资25-30
  • 3.4.1 外籍教师:“西师难请,东师易聘”25-27
  • 3.4.2 本籍教师:出国深造,开办师范27-30
  • 第4章 桐城县立中学:吴汝纶教育思想影响逐渐弱化30-42
  • 4.1 人才培养目标:勤、慎、信、恕30
  • 4.2 课程:完善课程设置,充实课外活动30-35
  • 4.2.1 设特色课程,创全素质人才30-33
  • 4.2.2 重社教工作,深入实地锻炼33-34
  • 4.2.3 重实业课程,培养动手能力34-35
  • 4.3 教学:以德为本,智体美并重35-39
  • 4.3.1 立德,育人之先35-37
  • 4.3.2 育智,以生为本37
  • 4.3.3 健体,全能运动37-38
  • 4.3.4 审美,寓美于教38-39
  • 4.4 教师:延聘名师,造就名师39-42
  • 4.4.1 桐城县立中学教师的选聘39-40
  • 4.4.2 桐城县立中学师资的培养40-42
  • 第5章 桐城中学:吴汝纶教育思想影响基本淡化42-52
  • 5.1 人才培养目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42-43
  • 5.2 课程:选修课程丰富,实业课程缩减43-45
  • 5.3 教学:重智育,德体次之45-48
  • 5.3.1 育德,提高道德素质45-46
  • 5.3.2 拓智,优化教学方式46-47
  • 5.3.3 强身,注重锻炼方法47-48
  • 5.4 教师:选拔名师,提高师质48-52
  • 5.4.1 桐城中学教师的选拔49-50
  • 5.4.2 桐城中学师资的培养50-52
  • 第6章 思考52-57
  • 6.1 反思一:人才培养目标52-53
  • 6.2 反思二:课程53-54
  • 6.3 反思三:教学54-55
  • 6.4 反思四:教师55-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1
  • 后记61-62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健;;清末安徽中学简述[J];安徽史学;1984年02期

2 史涅;试论吴汝纶对西学的认识[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3 曾光光;;吴汝纶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4 詹向红;;弥足珍贵的教育史料——关于桐城学堂的《办学公文稿》[J];安徽史学;2007年04期

5 吕利平,郭成杰;吴汝纶的西学观及体育教育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黄伟;;关于吴汝纶生平的几点考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吴洪成;张振;;清代保定莲池书院课程变革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8 张希林,张希政;恢复重建京师大学堂的张百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耿之矗;武香兰;;晚清日本教育对中国体育的影响——以吴汝纶与罗振玉的考察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赵建民;吴汝纶赴日考察与中国学制近代化[J];档案与史学;199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兴德;近代教育家吴汝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史煜涵;吴汝纶政坛交游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99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99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8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