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协同教育平台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手机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协同教育平台设计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数量的激增带来了大量社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相对于学校教育,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作用显得更加薄弱。进城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如何相互协同,发挥教育合力作用的对策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论题。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进城农民工子女协同教育的实现,给进城农民工子女以更多的关怀,提高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业成绩,促进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因此,技术支持的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协同教育成为本研究的切入点。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分析,通过梳理相关研究现状找到本论文的研究问题和切入点;在芜湖市通过开展问卷和访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协同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调研分析得出进城农民工子女手机协同教育平台的开发需求,依据需求设计进城农民工子女协同教育平台的功能模型,并运用Android开发技术进行“进城农民工子女手机协同教育平台”的开发;最后对平台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后续研究展望。 本研究创新性地实现了运用手机移动技术支持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协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与进城农民工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家校协同教育效果,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手机 进城农民工子女 协同教育平台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研究概述9-20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9-11
- 一、 选题背景9-10
- 二、 选题意义10-11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及分析11-17
- 一、 关于协同教育理论的研究11-13
- 二、 关于进城农民工子女协同教育的研究13-15
- 三、 关于技术平台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15-17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17-20
- 一、 研究内容17-18
- 二、 研究思路及方法18-20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20-27
- 第一节 概念界定20-22
- 一、 协同教育20-22
- 二、 进城农民工子女22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及启示22-27
- 一、 协同学理论及启示23-24
- 二、 社会互动理论及启示24-25
- 三、 重叠影响理论及启示25-27
- 第三章 进城农民工子女协同教育需求调查分析27-47
- 第一节 问卷的内容设计27-28
- 第二节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28-41
-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28-29
- 二、 调查数据统计和调查结果分析29-41
- 第三节 家长访谈及结果分析41-45
- 一、 家长访谈记录42-44
- 二、 家长访谈结果分析44-45
- 第四节 调查小结45-47
- 第四章 进城农民工子女手机协同教育平台的构建47-68
- 第一节 手机协同教育平台总体分析47-55
- 一、 平台开发的可行性分析47-52
- 二、 平台开发的系统需求和功能分析52-54
- 三、 平台的系统特点分析54-55
- 第二节 手机协同教育平台的服务端设计55-65
- 一、 设计目标56-57
- 二、 系统功能划分57-59
- 三、 详细系统设计59-65
- 第三节 手机协同教育平台的客户端设计65-68
- 一、 用户登录界面设计65-66
- 二、 管理员模块设计66
- 三、 教师模块设计66
- 四、 家长模块设计66-67
- 五、 业务逻辑模块设计67-68
- 第五章 进城农民工子女手机协同教育平台的实现68-95
- 第一节 服务器端实现68-73
- 一、 连接访问68-69
- 二、 数据类型69-70
- 三、 数据库操作70-71
- 四、 数据业务71-72
- 五、 JSPWebService72-73
- 第二节 Android 手机客户端实现73-93
- 一、 Android 界面开发74-90
- 二、 业务逻辑90-93
- 三、 平台运行环境93
- 第三节 平台运行效果分析93-95
- 一、 系统稳定运行93-94
- 二、 实现了预设功能94-95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95-97
- 第一节 研究总结95-96
- 第二节 研究反思96-97
- 参考文献97-100
- 附录100-103
- 致谢103-104
-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强;;让农民工走出社会保险制度困境[J];四川劳动保障;2009年01期
2 李丽华;;切实保护好农民工的权益[J];老区建设;2006年08期
3 季长亮;王岩;;关注和培训从“心”开始——从北京麦迪海药业看中小企业农民工培训的新逻辑[J];首都医药;2009年07期
4 李春根;徐光耀;;农民工为什么不愿意购买养老保险[J];中国财政;2006年11期
5 张红宇;刘建水;张海阳;;农民工对就业前景茫然——杭州市、绍兴县农民工返城就业情况调查[J];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07期
6 ;依托社区教育 落实进城农民工教育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9期
7 长子中;;当前农民工进城面临的基本体制问题[J];北方经济;2010年11期
8 本刊评论员;;加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切实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J];就业与保障;2004年11期
9 吴瑾;;破解中国农民工问题的几点建议[J];上海农村经济;2007年06期
10 崔传义;;应着力从改变权利缺失和制度缺陷上应对民工荒[J];农村工作通讯;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芳;李志前;;现阶段城市“农民工”阶层分析[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芳;;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探讨[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3 金卉;;现状与趋势:近年来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的文献评述[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曹运伟;刘义辉;;湘中地区农民工犯罪态势及其遏制构想[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5 吴鹏森;;“第二代农民工犯罪”:概念辨析与解释模型[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6 李建军;;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与盲生教育相结合[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徐浙宁;;关注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早期家庭教育:资源与限制[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8 ;2007浙江就业报告 农民工问题研究 浙江农民工就业的发展趋势研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何德勇;;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德育健康发展——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育人方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韩俊;崔传义;;劳动力市场:破除对农民工的歧视政策[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振强;农民工培训 注重实效最重要[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田远进;进城农民工获“市民待遇”[N];桂林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曼;农民工退保,尴尬了谁?[N];市场报;2005年
4 实习生 吕昭伊凡 记者 万曦亮;百万农民工昂首挺胸进城“淘金”[N];上饶日报;2006年
5 林玲;进城农民工将享受免费就业服务[N];闽东日报;2005年
6 李国;重庆:“阳光公寓”带给农民工“阳光生活”[N];工人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雷耀;“新生代”农民工:想在城里安个家[N];中国社会报;2006年
8 紫君;农民工素质工程“消缺”进行时[N];中华建筑报;2007年
9 记者 王威 通讯员 程慧芳;游走在失学边缘[N];湖北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拉田;宝鸡万余农民工参保[N];宝鸡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秋林;新时期进城农民工行为选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宋艳;进城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蔡志海;农民进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牟新云;基于需要理论的进城农民工行为分析与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黄立新;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韩靓;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潘华;“选择”中的二元秩序与二元秩序中的选择[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黄丙志;城乡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互动:条件、机制与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9 韩俊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竹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娜;基于手机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协同教育平台设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2 郭鹏飞;论进城农民工的和谐人际关系建设[D];中南大学;2010年
3 穆昕;举家进城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蒲实;进城农民工子女社会化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鲁丽岚;协同教育平台的应用效果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段美娜;进城农民工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景邑君;城乡统筹背景下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8 冯海;基于网络环境的协同教育群体互动模式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建蓉;进城农民工情感表达与建构的社会学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10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04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0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