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20年回顾与前瞻
本文关键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20年回顾与前瞻
【摘要】:我国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已大致经历了20年的时间。综观20年的研究,并参考课程设计模式中"目标模式"与"历程模式"的理念,可以将我国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类为两种取向:"结果取向"与"过程取向"。同一取向下又有着不同的研究视角。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个别研究使用了访谈法与比较研究法,而个案研究与实地考察较为缺乏。对此问题,无论在研究内容上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有需进一步改进之处。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 过程取向 结果取向 建议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这一问题,国外学者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开展了研究,而我国主要以引介为主。从我国台湾学者王秋绒较早地在引介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1]至今,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经历了20年左右的时间。综观2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有些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苏秋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罗琴,廖诗艳;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教学反思角度[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3期
3 朱玉东;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11期
4 罗晓杰;;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7期
5 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2期
6 卢真金;;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模式、策略再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2期
7 申继亮,费广洪,李黎;关于中学教师成长阶段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光琳;;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惩罚及其避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王守恒;关于教育社会学研究本土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殷世东;教师专业化的困惑及其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程跃文;“差生”转化过程中的情感智力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汪昌华;;论班级弱势学生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韩传信;;论高校辅导员的德育专业素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周新发,宗琴珍;高校现行教师评价工作中的弊端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胡艳涛;;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工程力学课堂中师生心理因素[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2 易全勇;侯玉娜;;蚁族的生态特征及社会流动——兼对《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的述评[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谌安荣;;《学记》和谐教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田山俊;;中国古代师资养成特点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许苏;;西方早期职业教师发展特征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卓欣莲;;“微格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讲授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罗曼;;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白昊;;社会变迁中的教师角色透视[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焱焱;;试论德育中的教师权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娇;普通高中主科科任教师威信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艳君;初中教师间竞争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s,
本文编号:808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08984.html